近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教育部要求五六年级学会西红柿炒鸡蛋上了热搜,作为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烹饪与营养是四大任务群之一。吃饭成了一堂课,这让教育多了烟火气。反观欧美和邻国日本,这种食育课堂其实已经开展多年,“食物+农园+教育”的模式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小学生。
伴着“时代在”旋律长大的80、90后,可能没有想到,他们的孩子在2022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迎来新的“时代”——劳动课。
如果说80、90后的劳动课是扫操场、扫教室,那这一届孩子们的劳动课就丰富很多了,作为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饭也将成为一道必考题。
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在热搜新闻下的众多评论中,除了叫好声,还有家长指出,这和欧美等国的食育教育颇有相似之处。事实上,国内对于这种起源于国外的食育教育早有研究,今天顶思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日本及欧美等国的食育课程,了解国外“家政课”、“食育日”的“前世”。
作为最早提出食育概念的国家,日本对食育极为重视。早在1947年就公布了《营养》,开展营养指导方面技能培训,后来又陆续颁布了《营养改善法》、《学校供餐法》、《食料、农业、农村基本法》、《健康增进法》等。2005年正式公布《食育基本法》,更是奠定了完整的食育基础。
这部《食育基本法》通过立法的形式,将“食育计划”推广至全国,小学就设立了“家政课”,专门讲述各种蔬菜、肉类的营养价值和烹调方法,并让孩子自己进行烹饪体验。学校也会带领孩子体验播种、栽培、收割、制作食物的过程,加强孩子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饮食文化的传承、食物与的调和、对食物的等。
第一,从作植、畜牧养殖,到生产加工,再到流通销售、餐饮消费,强调全民全流程参与,这样不仅认识到日常饮食是建立在自然给予以及劳动获得的基础之上,从而加深对食的感谢和理解之意,同时也加深国民对食品知识的理解,从培养正确消费者行为的角度上保障食品安全;
第二,通过立法,更清晰界定各方义务,从而使参与各方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从而有序推动食育活动深入开展;
第三,通过普及相关政策法律,也传承了本国的饮食文化,守护住“日本味道”,让本国深入理解地产地销的意义,形成民族认同感。
从实施角度来看,《食育基本法》将“食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教育活动,通过法律的强制性监督保育所、学校及家庭践行“食育”的基本,使得适龄儿童养成了良好饮食习惯、形成了健全人格;另一方面,有了法律作为准则和保障,食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食育推进会议制订了一系列食育推进计划,并将许多目标指标化,例如到2010年度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有:关心食育的国民达到70%~80%;不吃早餐的国民,儿童从4%降到0%,20岁一代男性从30%降到15%;具有食品安全具体知识的国民达到60%。
从健康养生,到育人,食育也成为日本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之外的又一重要教育。在引导、法律保障的良好氛围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全面开展食育工作,日本国民体质也日渐得到提高。
1971年,美国有机运动教母、社会运动者及知名主厨艾莉丝‧华特丝(Alice Waters)与朋友一起在伯克利开办了一家有机食材餐厅--潘尼斯之家(Chez Panisse),致力于推广健康的饮食习惯。奉行只采用当季最新鲜的有机食材的烹饪哲学。
她一手设计和执行了可食校园计划(The Edible Schoolyard project),这项始于1995年的食育运动在美国儿童食育方面影响深远。而如今,这个计划已经连接起来自美国 53 个州和地区以及全球 75 个国家的 5,800 多个项目。
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可食校园计划(The Edible schoolyard project)致力于通过使用有机学校花园、厨房和食堂来教授学术科目和营养、管理和社区的价值,从而转变传统的公共教育。
可食校园计划的食育强调动手体验,将学生与食物、自然彼此联系起来,核心是为每个孩子提供动态和快乐的学习体验;计划还致力于系统地解决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和社会不平等的危机。
在计划实施之初,Alice Waters利用马丁·德·金中学周围的荒地,开辟了一片花园和一间用于教学的厨房。通过与学校联手,开展从农场到餐桌的食育课堂。她邀请社区居民、建筑师、各专业一起规划校园中这方实验园地,期待学校能以菜园为教室,在大地上学习数学、生物、历史、文化等等课程,也孩子吃得更健康、认识食材,重新建立与土地的连结。
开办食物教育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价值观,从而能够自主挑选健康的,社区友好的,以及友好的食物。
课程根据项目类型分为了花园、基于农场、厨房、自助餐厅、学术课堂、支持组织与业务7个选项,学科下面又分成了烹饪、英语、营养教育、专业发展、外语、历史、数学、科学、社会研究、艺术、音乐、其他12个选项,而最多的就是围绕孩子的年级,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与专业人士等整个年龄段的17个选项。
上,不仅拥有种类繁多的课程,点击进入课程之后,还可以看到更加详细的基本信息,页面的下方还详细描述了课程目标(Objectives)、学习评估(Assessments)、需要的材料(Materials)、课程的流程(Procedures)以及作者上传的源文件。用户可以下载蔬菜的照片、各个蔬菜的描述以及手写食谱。
自主参与,快乐体验,是计划的核心。从计划实施角度上也可以看出,可食校园计划的食育,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从种植到烹饪的全过程,让劳动教育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体验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如果说美国大厨Alice Waters用可食校园计划推动了美国的食育,那么英国大厨Jamie Oliver则用“厨房菜园计划”(Kitchen Garden Project)同样改变了英国一代代青少年。
作为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提倡食物教育的“先锋”之一,Jamie Oliver不但致力于在学校里推广食育的、方法,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出“食物日”的。除了厨房菜园计划(Kitchen Garden Project)、他还发起了食物日(Food revolution day)、同时还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食物基金会”(Jamie Oliver Food Foundation)。在他的努力下,食育被纳入英国义务教育课纲。
厨房菜园计划(Kitchen Garden Project),在学校开辟菜园和厨房,学生参与从种植到烹饪的全过程,让孩子可以在学校中学习到如何种植、加工、烹饪自己的食物。可以说这是全世界流行的食农教育(食物+农业+教育)的一个典型计划,并且得到了英国方面的支持。
在厨房菜园计划的网站()上,提供众多针对中小学生、幼儿园学生的专业指导,Jamie为学习者准备了超过200份食谱,同时还会发布学校餐饮标准、学习资源包、父母学习指导书等。
从网站展示的教材来看,整个教材的色彩非常有活力,内容也极为生动和细致。每一章节的首页主要为准备环节,包括器材清单(Equipment list)、Jamie的(Jamie’s top tip)、原材料(ingredients)。第二页则是是文字描述制作流程(Here’s how to make it)与笔记区(Your notes…),最后一页就是借助图片展示制作流程(Step by step),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制作过程及在制作过程中有所对照。
受Jamie Oliver的影响,2004年,厨师、餐厅老板、美食作家Stephanie Alexander也推出了版的Kitchen Garden National Program,希望通过让孩子们参与食物制作的全过程,帮他们增长自信,学习新技能,学会膳食搭配的同时也能乐在其中。
目前 ,厨房菜园项目已经推广到全澳1954所学校。参与其中的孩子们,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的同时,也因接触土壤微生物和各类动植物,拥有更强大的免疫系统,大大降低了过敏率。
和美国的可食校园计划相类似,英澳两国厨房菜园计划都是通过烹饪领域富有名气的灵魂人物设计和推广,学校利用自有菜园为学生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参与的食育课程,让儿童学会种植、加工和烹饪食物,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爱好。
法国中小学关注孩子们对于食物感官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品味。每年10月,学校还会组织赏味周,
而午餐也成为食育课堂重要的教学现场,在这里,学生不仅能进行联谊活动,还能领略各类食物带来的乐趣。午餐份量适中,但应有尽有,除了冷或热的前菜和主菜,还有各类乳制品、水果、甜点等。
学生需要使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食感、触感,来体验不同食物,教师会要求学生边吃边写下来他们的想法,教学生选择辨识健康的食物。在法国教育部网页上, 美食鉴赏课还被落实成三个阶段的「味觉课程」模组:
关于法国学校饮食的情况,还有一本书《French Kids Eat Everything》,作者是一位人Karen Le Billon,书中先讲述了一个“法国悖论的孩童版”,即怎么吃都不会胖,然后通过介绍法国孩子的饮食习惯(如不偏食、不吃零食等)和学校菜单来试图解释悖论原因。
“公共厨房”项目由营养学会、联邦卫生部、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及各级教育部门联合打造,在各中小学推广。
在公共厨房,普通教室的课桌变成了灶台,每排灶台上装有灶具及洗菜池,在此上课的孩子们忙于洗菜、切菜、剥果蔬皮,食育课老师拥有营养师执照,负责孩子们正确清洗蔬菜,并传授一些蔬菜保鲜的做法。
在公共厨房外,许多学校开辟了菜地,学生在植物专家和菜农的指导下学习种菜,学校还邀请家长和部门代表参加公共厨房活动。“通过公共厨房项目,孩子们已经能自发地放弃或少吃薯片等不健康食品,多吃蔬菜、水果、鱼类等,超重问题整体上也得到了控制。
1986年,意大利美食专栏作家、社会活动家、大厨Carlo Petrini(卡尔洛·佩特里尼)有感于麦当劳等快餐饮食对传统美食文化的冲击和,决定投身“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的宣传推广,呼吁大家优雅而从容地吃饭,用感情去体会食物的温度。
和可食校园、厨房菜园计划有所不同,慢食协会更多致力于传统食物与食物文化的保育工作,同时,旗下的食物与味育(Food and taste education)不仅适用于儿童,也同样针对、教师、慢食以及大多数的场合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慢食协会的食育是基于食物所带来的愉快(pleasure)、文化(culture)、宴乐(conviviality) 而开展教育。
对于新课标下的劳动教育,您有哪些想法或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属兔的今年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