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你的前世今生
在看过了的繁华盛景之后,也许您以为自己对瑞士这个国家已经足够了解,但是相信看过本次游记的下篇之后,您对瑞士还会有着不一样的认知。在本篇游记中,我们主要去到了洛桑和蒙特勒,虽然在发达程度上,这两座城市远不及那般繁华,但这些地方却更具人文气息,身处于这样的中,才能更好的感受欧洲人的生活状态,那种欧洲国家独有的惬意与安宁让人不舍离去、流连忘返。
洛桑是瑞士西南部的著名法语区城市,同时它还是瑞士联邦沃州和洛桑区的首府。虽然在发达程度上不及,但是却更具欧洲风情,人文气息十分浓郁,古朴的街道和欧式建筑令人流连忘返。而既然来到了洛桑就不得不去探访一下当地最著名的洛桑圣母大。
洛桑圣母大是瑞士规模最大的,也是的瑞士最美的,于是这座身处老城区中心的哥特式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洛桑的象征。
圣母大始建于12世纪中叶,共耗费83年的时间,于1232年完成。当时是为了奉献给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家族的鲁道夫国王修建而成。13世纪末,格列高里五世曾在此设立主教座,16世纪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了新的。
进到的内部,那种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甚至会让人有些不自在,因为是工作日的上午,所以内的人并不算多。
对于听不懂法文的我们来说,更吸引人的还是内部的各种彩绘玻璃和石柱上的中世纪彩绘。而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面积巨大的玫瑰窗(Rose Window),窗上的彩绘以不同季节与月份所形成的意象为主题,精致,美轮美奂。
除了著名的圣母大,身为奥林匹克之都的洛桑也拥有众多奥运元素,国际奥委会总部、奥林匹克博物馆、奥林匹克公园皆座落于此。对于有着浓厚奥运情节的中国体育迷来讲,参观国际奥委会总部绝对是行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奥林匹克博物馆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墨西哥建筑设计师佩德罗·拉米雷斯·巴斯克斯和瑞士建筑设计师皮埃尔·卡昂共同设计并主持施工。1993年6月23日博物馆正式建成,时任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也为博物馆剪了彩。由于其出色的设计,这座博物馆也先后在1995年和1997年荣获欧洲博物馆。
线条简洁明快的白色大理石构成了博物馆的外墙,正前方竖立着两排共8根大理石圆柱,它们来自希腊的萨索斯岛,由希腊赠送,据说是世界上最白的纹理最少的大理石。选择如此的白色作为奥林匹克博物馆的主色调,也突出了和平这一奥运会最初的旨。
在这8根大理石圆柱中,有两根分别镌刻着历届奥运会和冬奥会的举办年份以及主办城市的名字。还有一根刻着国际奥委会历任的名字。
其实来到奥林匹克博物馆的门前,你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宏伟,或许这种纯粹的感觉才是他们希望给参观者留下的印象。门口的一处小设计非常有趣,这里摆放着跳高比赛时用的器材,而高度则被设定在了奥运会跳高记录的2.39米。很难想象运动员是如何从这伸手都难以触及的高度飞跃过去的。
博物馆的周围摆放了许多雕像,有象征反战的,也有很多凸显运动竞赛中力与美的作品。而在这建馆以来就未曾熄灭过的圣火背后,就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雕像,为奥运事业奉献一生的顾拜旦的遗体现在也安放在洛桑这座奥林匹克之都。
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博物馆的内部还是陈列了不少很有意义的藏品,包括象征古代奥林匹克历史的文物、历届奥运会的吉祥物、火炬、牌、场馆模型等等,说是眼花缭乱也不为过,不过票价也不便宜,18瑞士法郎的价格换算民币约合120元。
走在展馆内不时会看到2008年奥运会的纪念展品,金镶玉牌、极具中国特色的火炬、鸟巢模型都出现在了博物馆内,这也让身处异国他乡的我们倍感亲切。
走出博物馆会过一段台阶,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台阶也是暗藏,每级台阶上都刻着历届奥运会主办国的名字,在此,我们也找到了属于的那一级台阶。
在参观了两个洛桑的著名景点后,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中午,为了更好的体验当地文化,我们决定去寻找一家瑞士著名的奶酪火锅店来解决午饭,听说要吃火锅,我还常兴奋的,抱着对这顿美食的超高期待,我们来到了当地最受欢迎的奶酪火锅店——“PINTE BESSON”。
奶酪火锅(cheese fondue)是瑞士最为著名的美食之一,瑞士人极其喜爱奶酪火锅,每年8000多万瑞士人能消费掉近2100万份的奶酪火锅。据统计,奶酪火锅和巧克力是瑞士人消耗量最大的两大食品。但瑞士的奶酪火锅与咱们中国人理解的火锅偏差还是很大的。
奶酪火锅的一般做法是把大块的奶酪、蒜茸、淀粉放进专煮火锅用的容器里,然后加入一些白兰地酒或白葡萄酒,一边煮一边不停的搅动,直至奶酪开始溶化成为糊,然后把锅放置在已经准备好的小火炉上,再用叉子将小块的面包伸入锅中,裹上浓浓的奶酪,就可以开始享用了。为了不使奶酪变硬,在食用时也要不停地搅动。
没错,奶酪火锅的配菜就是如此单调,只有面包。一般情况下,当地人会选择白葡萄酒作为饮品,而且必须是瑞士当地出品的白葡萄酒。酒香伴着奶酪的香气,是不是想想就觉得非常诱人呢?
虽然通过我的形容可能很多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不过,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地道的瑞士奶酪火锅的味道真不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它所散发出的“香味”就如同榴莲、臭豆腐一般,喜欢的人爱不释手,而不喜欢的人则是避之千里,所以我平时就对奶酪不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轻易尝试正的瑞士奶酪火锅。
走出餐馆,我们发现了一台即便是在欧洲也非常罕见的车——克莱斯勒 PT漫步者,这台车在早年间也曾引进至国内销售,只不过由于其过于个性的外观和高昂的售价,销量十分惨淡,现在上已经很难再见到这辆车了。
其实过了这么多年之后再看PT漫步者的时候,好像并不觉得它的造型有多么奇怪了,反而能感受到一丝经典复古车的气质。
我们在洛桑的住处毗邻乌希码头,乌希码头位于洛桑莱芒湖畔,是重要的水运枢纽之一。沿岸有很多咖啡厅、餐厅和酒店,即便是在不算温暖的三月,也有不少人在边晒着太阳、喝着咖啡并欣赏着莱芒湖的独特风光。
作为知名的旅游景点和重要的中转站,码头附近停泊着不少渡轮和游轮,另外还有很多私人游艇停靠在这里。
莱芒湖也就是湖边分布着、洛桑、蒙特勒、沃韦等城镇,湖的北岸是瑞士,南岸则是法国领土。在乌希码头,除了可以坐船游湖外,还可以乘船前往蒙特勒和沃韦,或是去到隔岸相对的依云小镇。恰巧,我们行程的下一站就是位于湖东的蒙特勒。
在临走之前,我们也特地品尝了一下酒店楼下餐厅的西餐,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出名的餐馆,但既然来了欧洲,怎么也得吃顿牛排不是吗。
因为洛桑距离下一个目的地蒙特勒还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也驾车途经了欧洲的各种道,包括城市道、郊区道还有高速公。瑞士人或者说是欧洲人良好的驾车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常在各种报道中听闻欧洲文明驾驶程度之高,但来到欧洲亲眼所见之后,还是会感到有些惊讶。
我们此行途经的高速公基本上都是由两条车道以及紧急车道构成的,左右两条车道分别为快车道和慢车道,当你在快车道行驶时,只要速度超过前车,前车便会主动向右并线让行,只要你开得够快,超车完全不用并线,当然了,为了安全考虑还是要把车速保持在限速之内。
欧洲的道尤其是郊区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环岛众多,几乎所有小型十字口都被设计成了环岛,免去了不必要的等红灯时间,大大增加了通行效率。
在这我也简单和大家科普一下此类环岛的正确通过方式,在进入环岛前需将车辆停在等待线后,确认环岛内没车之后方可进入环岛,当两车同时来到环岛入口时,同样是慢车需要为快车让行。在严格遵守规则的情况下,环岛内可谓是井然有序。
礼让斑马线自然更不用说了,无论有没有红绿灯,只要行人行走在斑马线上,过往车辆都会自觉地停下等待,而行人也会向司机点头或挥手来表示感谢。
更有意思的是,当地的加油站大多为自助式,这里的自助式和我们国内的还是有些差别,可以说交不交钱全凭自觉。因为在自己加完油后,需要到屋内告知店员你所用的加油枪号,然后付款,而外面并没有专人,即便是加完油不交钱也可以顺利离开。能够达到如此之高的自觉程度,着实令人。
在上,也能不时的碰上一些年代久远的老车,大多数是两厢小车,也有不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老跑车。
西庸城堡是一座雄伟的中世纪水上城堡,根据文字记载,建筑学家们认为,城堡的底部基石是在11世纪修筑完成的。城堡四周环绕着美丽的湖与雄伟的阿尔贝斯山脉,由于它建立在湖畔的岩石上,所以在远处观看时会有一种漂浮在水面的错觉,于是被称为建筑史上一颗奇异的珍珠,在民间也素有“欧洲十大古堡”之称。
西庸古堡扼守着阿尔卑斯山的咽喉要道,地理十分险要,长期以来受到各方觊觎,占据了西庸古堡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地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在经历战争。最著名的一次军事行动就是1536年人攻城。西庸古堡在重重围困中仍然抵抗了三个星期,可见一座堡垒要塞即使守军人数不多,其战斗力通常也会在一支军队之上。
西庸城堡的内部依旧保持着古朴的风格,房间里面展示着当时使用过的各种器皿、银剑、头盔和刀等物品,让人能切身感受到当时贵族的生活状态。
“西庸(chillon)”在法文中是“石头”的意思,它的得名很可能就来源于它所处的那块凸出湖岸的巨岩。但真正令西庸城堡名扬天下的还是它和著名诗人拜伦的不解之缘。
在西庸城堡内的柱子上留有拜伦的笔记和签名,但也有人说那不是拜伦的真迹,因为笔记的年代和拜伦生活的年代不尽相同。不过因为笔记的存在,西庸城堡的意义也更加深远。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西庸的囚徒》等,他在自己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关于《西庸的囚徒》一诗的创作背景,据传是在1816年,拜伦和好友雪莱结伴游览莱芒湖,看到雄伟的西庸城堡后便下船游历,但真正令拜伦深感震撼的并不是这里的景色,而是城堡内的,里的石柱坚固如初,锈迹斑斑的铁环和都在诉说着它曾经的和。
听闻弗朗索瓦·伯尼瓦曾因为支持,而被在这的里长达六年之久,向来追求与的拜伦顿时热血沸腾、文思泉涌,随后写下了这达三百九十二行的著名诗篇。
城堡正门不远处就有一条铁道,坐在火车上欣赏湖的景色相信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而我们的摄影师似乎在此发现了完美的画面构图,于是决定原地等待火车的到来,为它和身后的美景来上一张合照,谁承想,等了二十分钟也不见有火车经过。
就在我们已经的准备离开的时候,一列火车呼啸而过,三人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而我也用拍下了聚精会神拍摄的三人。
好了,本次环湖之旅到此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去到上篇中大老哥提到的神秘城市了。因为时间还算充裕,我们决定再去离200公里左右的法国城市里昂去转一转,毕竟来欧洲游览的机会并不多,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我们还是感受到了里昂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里昂是仅次于巴黎和马赛的法国第三大城市,里昂市区位于罗讷河和索恩河交汇处,其主城区以河流为界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西侧为富维耶山,老城区位于两河之间的半岛上,新城区则主要集中在东部。而我们此次的行程基本集中在西侧的富维耶山附近。
作为里昂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地面由红土铺成的白莱果广场是必去的景点。白莱果广场位于里昂老城中心,一度被称为皇家广场,广场上最醒目的是一座高大的易十四威武骑马雕像。它与一般广场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地面全部是由红土铺成。这一特点的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色的主色调也让它同里昂老城区的红屋顶极为搭调。
广场周围的生活气息非常浓郁,有很多花店、咖啡馆、小餐馆,这些店面的规模都不大,但却非常精致,大部分店铺都开设在19世纪初建造的小楼房中。
离开白莱果广场,一上山,在富维耶山的山顶,坐落着里昂的另一大地标性建筑——富维耶圣母院。富维耶圣母院是里昂的一座次级圣殿,圣母院在1872年与1896年之间由私人出资建造。其设计师Pierre Bossan将其设计为兼具罗曼式和拜占庭的建筑,这也是在当时并不常见的风格。
关于富维耶圣母院还有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1643年一名圣母从黑死病中了里昂,为了感谢她,便修建了一座小,而后在19世纪中叶圣母院200周年纪念的时候建造了圣母的镀金雕像,这段历史佳话也流传至今,现在每年的12月初,里昂依旧会在全市点燃蜡烛来感谢圣母城市。
由于地处整个里昂市区的制高点,所以这里也是观赏里昂城市全景的最佳地点,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城区的白莱果广场。圣殿有有四个主要塔,和一个钟楼。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市民还可进入圣殿的北塔从而在更好的角度欣赏里昂及其郊区的景色。虽然我们并未有幸登上北塔,但从观景台俯瞰里昂已经让我们深感震撼。
在法国,两厢小车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类,在这里旅行车似乎并不是主角,法国人更喜欢能自如的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的两厢车,我想这也和当地的况有关。在法国包括瑞士,你很难见到像长安街一样霸气的街道,双向两车道的道占了大多数,另外由于面积有限,这里的停车位都非常紧凑,以上这些原因都促使欧洲人更愿意选择一台两厢小车来作为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
大家都知道,在意大利有著名的罗马斗兽场,而在里昂也有着一座与圆形竞技场齐名的古罗马剧院。古罗马剧院同样建设在富维耶山的山顶,其始建于公元前20年左右,发展至公元前1世纪,这里已经是可以容纳近万人的超大型剧场,看到现存的剧场遗址,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那繁华绚丽的古罗马时代。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座古罗马剧院如今并不仅仅是个供游客参观的出土文物,而是具备举办大型音乐会、演奏会、歌剧等演出的场所。到了夏天,这里会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演出,最多可容纳10000名观众入场欣赏。
在没有音乐会的时候,古罗马剧院就如同一座公园,很多当地人会带着家人一起来这里游玩,累了的时候坐在石阶上边休息边欣赏着远方城市的景色,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
由于需要当天返回,为了不给此次里昂之行留下遗憾,我们一直保持着急速前进的状态,终于在上午就逛完了所有想去的景点,连早饭都没吃的四个人开始搜寻周围的法式大餐,在转了一圈之后,我们并没有选择传统意义上的法式大餐,而是去到了一家整趟行程中最接地气的小餐馆,没想到,这家小店美味的三明治造就了此行最令人满意的一顿饭。
因为到的比较早,所以店里还没有什么顾客,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和餐厅的服务员小哥交流,在一场激烈的法式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碰撞之后,服务员小哥终于理解了我们的意思,并推荐了四种最受欢迎的菜品。
其实这里的菜品基本上就是三明治与披萨的结合。说它是三明治吧,它只有一片面包,但说它是披萨吧,丰富的配菜显然又要比披萨丰盛不少。正是这种独特的制作方式,为这家小餐馆带来了无数的拥趸,我们刚点完菜不久,餐馆里就逐渐坐满了人,气氛也常热闹,完全没有我们平时想象的那种安安静静吃西餐的感觉。
总结:随着一顿丰盛的法餐,我们的环湖之旅也就正式结束了,不得不说,虽然只是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与瑞士这个国家相处,但我们的确感受到了瑞士这个国家独特的魅力,宜居的、美丽的景色都让我们不忍离去,但旅程总要结束,希望未来我们也能去到更多地方,为大家带来更精彩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