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之父”)知识点汇总

※发布时间:2021-4-14 14:02:3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梦见包被偷他认为,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计算货币”的关系而派生的。所谓“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计算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或称号,不具有实质价值。本身是没有实质价值的符号或票券,是国家凭借创造的,并有权随时变更。

  凯恩斯强调的货币职能有两个:一是作为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作为财富的积累,充当贮藏手段。这里的贮藏财富职能与马克思所说的“贮藏手段”职能是不同的。

  该理论表明,远期汇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与国内本币资产不同,投资于国外资产时,其回报不仅取决于本身的利率或资产价格,还取决于汇率波动。在资本流动和资产完全可替代的条件下,如果国内资产(如人民币资产)的预期回报率高于外国资产(如美元资产),无论美国人还是中国人都只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而不愿意持有美元资产;相反,如果美元资产的预期回报率高于人民币资产,则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只愿意持有美元资产。要让投资者无差异地同时选择持有人民币资产和美元资产,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两种资产的相对预期回报率必须等于0.

  其中,i(RMB)为人民币资产的利率;i(USD)为美元资产的利率;Et为即期利率;Et+1为预期汇率;Et+1-EtEt为人民币预期升值率。

  利率平价理论可分为无抛补利率平价(UIRP)和抛补的利率平价(CIRP)两种。此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所做的假定上。

  对于投资者按风险分类:风险厌恶者需要获得一定的风险报酬才愿意持有风险资产;与此相反,风险爱好者愿意获得承担风险的,但其会付出一定代价;而风险中立者则愿意在没有风险收益的情况下承担风险。

  定义: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无抛补利率平价的含义: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预期贬值(升值)幅度。

  定义:抛补利率平价,与无抛补利率平价相比,抛补的利率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即套利者在套利的时候,可以在期汇市场上签订与套利方向相反的远期外汇合同(掉期交易),确定在到期日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水平。

  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按照合同中预先的期远期汇率进行交易,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由于套利者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了未来交易时的汇率,避免了汇率风险的影响,整个套利过程可以顺利实现。

  (2)高利率国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的货币在该市场上必定升水。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水平,资金将流入国内牟取利润。

  结论:在资本具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前提下,抛补与无抛补的利率平价均告诉我们:如果本国利率上升,超过利率平价所要求的水平,本币将会预期贬值;反之,则升值。

  凯恩斯把利息定义为对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因此决定利率的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他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时,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当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当货币需求减少而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共同决定的。

  图中的货币供应曲线M是由货币决定,故为一条直线;L是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曲线,两线的相交点决定利率。但L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表明当M线与L线相较于平行部分时,由于货币需求无限大,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不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著名的“流动性陷阱”说。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收入的取得与支出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差,为了日常正常的交易和再生产,他们就必须克服这种收入、支出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所造成的困难,因而就需要经常在手边保留一定的货币余额。一般来说满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数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并与收入多少成正比,所以又可将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看作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凯恩斯认为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指,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有各种意外需要货币,为地方不虞之支出,或抓住未能预见的有利进货时机,人们必须在持有交易所需货币之外,再保留一定的货币余额。由于这部分货币主要也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所以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是收入的定增函数。

  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论证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之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

  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两种:货币与债券。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但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趋于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反之,对货币需求减少,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计:预期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反之,则倾向于多持有货币。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

  由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M=M1+M2= L1(y)+ L2(r)

  式中,M1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M2为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凯恩斯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

  “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此时,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将全部被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对市场利率不起作用。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交易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凯恩斯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从微观主体的持币行为入手分析,论证出利率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有作用。根据这一的思,他们提出了“平方根”。其表达形式如下:

  这个式子表明: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随着用于交易的收入数量的增加,货币需求量随之增加。Y的指数1/2说明其增加的幅度会较小,即交易性货币需求有规模节约的特点。这个式子同时又表明,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而r的指数-1/2说明,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其变动幅度较利率变动幅度为小。

  沿着类似的思,一些经济学家论证了利率对预防性货币需求影响,并提出了如下模型:M=(2S2zr)1/3

  式中,M为消费者持有的预防性货币余额;z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损失;S2为为了某一时间内的净支出y的随机分布的方差。

  这一模型说明,收入对预防性货币需求M的影响使通过净支出的方差 S2间接变现出来的,它与 以及流动性不足的损失z成正比。而r的指数-1/3说明,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其变动幅度较利率变动幅度为小。

  凯恩斯在论证其投机性货币需求时设定:投资者或选择货币,或选择债券。然而,即使社会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形式,现实生活中,微观主体的选择往往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事实上并非只考虑收益,而且还要考虑风险等等。所以,微观主体事实上不得不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并找出持有货币和债券的最佳比例关系,所以引出了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如果当前的利率水平升高,则预期利率水平将下降,并且债券价格将提高,这时会少持有货币,多持有债券。这就是利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如果利率水方向变动,则替代效应就会反方向变动。

  如果当前的利率水平提高,意味着收入增加,收入效应会使他们持有较多货币,少持有债券。反之,收入效应会使他们持有较少货币,多持有债券。

  思是: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收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上述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因为它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

  ①. 货币供给增加,当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刺激投资,并引起总支出增加,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产出上升。这与原来的分析是一样的。

  ②. 产出的上升,提出了大于原来的货币需求;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经济生活,货币供求的对比就会使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

  ③. 利率的回升,又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产量下降,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这是往复不断的过程。

  ④. 最终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在这个点上,可能利息率较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

  对于这些传导机制的分析,凯恩斯学派还不断增添一些内容。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到利率之间和利率到投资之间的更具体的传导机制以及一些约束条件。但不论有何进展,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

  他们认为,对于货币供给与高能货币、D/C和D/R这三方面的关系不能简单视之。这三个变量及其决定因素之间存在着交叉影响关系,特别是后两个变量,即D/C和D/R,常常随经济的变化而变动,因而不应被当成货币供给方程式中的固定参数。

  他们指出,从实际经济运行资料看,D/C并不是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而常常出现的是周期波动现象。至于D/R的变动,他们认为,商业银行行为的作用很明显。商业银行以安全、盈利和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因而,盈利率与风险偏好程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利率结构,是商业银行超额储备比率变动的重要决定因素。特别是在经济波动时期,D/R的变动,同高能货币之间往往具有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

  金融硕士考研网微信号是最新考研政策信息经验和免费资料分享的平台,每天由各校优秀研究生师兄师姐整理分享最新经验和免费资料,一起加油让我们陪你到考研成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