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与中学教学脱节、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致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的需要。而这恰恰是跳出高师教育、对接中学教育的良好契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与中学教学脱节、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致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的需要。而这恰恰是跳出高师教育、对接中学教育的良好契机。
高等师范院校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培养中学师资。以高师地理专业为例,围绕中学地理教学对地理教师的知识、素质及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协同创新高师地理人才培养方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素质培养等各环节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凸显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构建与中学教学相适应的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模块。
目前,高师地理各模块的课程内容,既相互又相互联系,其中不乏分割过细、脱节或不必要的重复。要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就需要与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做有效对接,比如丰富人文科学、生态学、空间科学、资源与科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及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课程群的教学,突出地理学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和前瞻性,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地理课程群的教学,突出区域性、综合性、人文与自然的统一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区域观念与整体观念,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点,说明有关区域问题;地理技术方法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地理科学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的核心任务就是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高师地理教学必须紧跟中学地理课程的步伐,创学模式,改变教师几乎垄断整个课堂教学的式模式,采用式、合作交流式、问题导向式、研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可以说,高师地理教学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与未来地理教师的互动,教师在这种互动中提供了角色榜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手段的运用,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利用学院是临沂市地理学会理事长单位的条件,每年召开地理学会、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会,加强高校教师与中学地理教师的联系;密切与市、县(区)教研室的联系,派出教师参与每年举行的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比赛,更好地了解中学地理教学趋势与要求;聘请市县地理教研员、优秀中学地理教师作为“中学地理教”等课程的兼职教师及学生教学实习指导教师;经常聘请优秀中学地理教师举行专题、专题报告等,以实现高师人才培养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衔接。
要培养优秀的师范生,就不能把知识窄化在课堂和书本上,大学与中学在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协同不失为一个好途径。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引起师生反思与探究的“话题”。教师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求知、学会求知、学会研究、学会创造。课程评价模式,实行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在理论与创新、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作者曹光杰 系临沂大学资源学院教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