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用足区位资源优势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6-25 14:11:4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如果把新亚欧桥看作“一带一”的主轴,江苏徐州无疑是这条主轴上最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徐州已不仅只是江苏省“振兴苏北”的龙头,更肩负起国家战略的重任。

  “把徐州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这是徐州最重要的课题。”徐州市委张国华说,徐州的发展,就是要紧抓工业兴市、产业强市的龙头。

  华夏九州之一、大彭氏国故里、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让她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省通衢,又是徐州得天独厚的优势:京沪、陇海大动脉在此交汇,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高速公四通八达,国际机场数十条航线直通国内外,铁、公、水运、航空、管道(输油管道)“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运输网让徐州如虎添翼。

  徐州市参与建设“一带一”的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做出三个定位:新亚欧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淮海城市群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实际上,徐州近年来一直都在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作为《国家中长期铁网规划》“四纵四横”之一的徐兰高铁重要组成段,郑徐高铁已正式投入运行,徐宿淮盐铁也已开工建设,徐州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徐州也在深入挖潜,整合文化教育等对外合作交流的内在资源。9月30日,徐州第三届文博会开幕。本届文博会主办方邀请“一带一”沿线多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工艺企业及个人参展,打造“一带一”精品展区,展示异域精品。

  目前,徐州城市功能完善、产业基础雄厚、载体平台丰富,“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名片闻名遐迩。在新亚欧桥中国段的6个节点城市中,徐州的经济总量仅次于郑州和西安。

  徐州“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源自她拥有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集团。在短短27年的历史中,徐工集团曾经获得无数荣誉,创造诸多辉煌。但随着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企业产能过剩问题格外突出。徐工集团苦练内功,推动产业多样化、产品智能化和制造服务化。

  徐工集团副总裁孙建忠介绍,从2014年开始,徐工集团在“一带一”沿线国家新设区域营销中心和一级经销商,在波兰、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马来西亚建立海外工厂,在建立欧洲研发中心,同时积极实施跨国并购,实现在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突破。通过上述四位一体的市场布局和开拓,徐工集团不仅有效消化了过剩产能,提升了销售业绩,产品实力和企业形象也得到沿线国家的高度认可。

  徐州是江苏唯一一个承担化解煤炭和钢铁双重过剩产能的城市。根据江苏省部署,到2020年前,徐州要关闭14对矿井,化解煤炭产能800万吨、淘汰粗钢产能25万吨。其中仅化解煤炭产能就将带来财政减收5亿元,每年还需额外拿出20亿元用于人员安置、生态修复等,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徐州迎难而上,市里专门成立了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工作领导小组,各煤炭企业也制定了闭井方案,目前14对拟关闭矿井已关停13对,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降成本是供给侧的又一重要内容。光伏发电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一直是国家大力的方向之一。徐州保利协鑫在光伏上游的原材料行业深耕十多年,已成为全球光伏业龙头企业。10年前,光伏行业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成本高达每公斤68美元,需耗电165度。保利协鑫通过技术创新,在业内率先使用硅烷流化床法工艺,使每公斤多晶硅生产耗电减少到25度,成本降至10美元左右,最低可以到8美元。

  “保利协鑫的多晶硅产能全球第一,市场供应量占全球1/3。可以说,我们在原材料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对全行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不无自豪地说。

  一方面是企业苦练内功降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千方百计给企业减负。今年上半年,徐州市通过规范行业收费政策,累计为物流行业降低成本3678.9万元;通过落实补贴、推进直购电政策落地,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99亿元。此外,通过鼓励企业境内外、场内外挂牌上市,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以及兼并重组等,也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十二五”期间,徐州紧抓老工业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机遇,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煤盐化工、冶金和建材等六大千亿元级主导产业,这些巨无霸产业共同撑起了徐州苏北发展龙头的地位。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徐州经济结构偏重的矛盾开始凸显。“经济运行开局平稳,但下行压力增大;投资结构有所优化,但有效投入后劲不足;结构调整持续发力,但产业转型任务紧迫。”在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市委张国华提出的几个“但是”,清晰道出了徐州经济面临的问题。

  徐州市委市提出打造“一中心一一高地”的宏伟蓝图。“一中心”,是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是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一高地”则是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在原有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传统工业基础上,徐州着力“调高、调优、调强、调绿”,通过构建“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区域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国家级科技园区和产业化。

  在徐州泉山区,一个占地25万多平方米的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这就是泉山区与中关村联手打造的徐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中关村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科创中心,我们看中的就是这块金字招牌背后蕴含的先进和优质资源”,徐州软件管委会主任姜明表示。

  今年上半年,信息谷创新中心创利税5000多万元,占整个徐州软件园的1/3强。姜明乐观地表示,10年以后,这个产业集聚、创新要素汇集的平台,将成为淮海城市群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引擎。

  从徐州沿东陇海经济带向东,素有“银杏之乡”美称的邳州市,以邳州经济开发区和邳州高新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为统领,全力打造高端产业群,目前一个以现代煤化工、非晶科技两个千亿级产业为龙头,电子新材料、城市矿产、木制品木结构3个500亿级产业为辅助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目前,徐州的两大传统主导产业中,工程机械产品正在朝智能化方向升级换代,光伏产业则向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转向。新兴产业方面,新能源汽车、超大规模集成电、新光源、智能机器人、健康产业、电商产业区域总部等六大产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下,徐州未来的发展后劲十足。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住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