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贵在达成意识形态自觉与价值理性认同

※发布时间:2018-4-6 1:47:1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必须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成:审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机制取向和实践向,需要阐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机制,从而内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蕴含和实践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是伫立于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意识形态自觉,是对意识形态基本矛盾关系认识的重大飞跃,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一致性或逻辑同构性论题。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

  习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线年工作报告又提出,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意识形态自觉与价值理性认同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及其实践领域的理论热点与重大课题。围绕意识形态自觉、价值理性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教授成,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兼职研究员张廷干,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研究员汤荣光。

  成: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把握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需要系统回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在思想和层面的质的性之间的逻辑同构关系,深入阐释作为反映形式和实践方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契合的特质。

  汤荣光:目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探究呈现脉络。其一,探讨实践意涵和意识形态功能,延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国梦、应对多元文化交锋、解答社会治理和文化领域存在问题的关联性研究。其二,立足文化传承和上层建筑,以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旨,主张在社会历史观领域持守民族文化自主性和根基性。其三,建构实践基础和培育认同机制,确认诸如利益表达机制、制度价值、榜样示范引领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三者共同关涉两大基本命题: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功能及其自觉,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根基与价值认同问题。

  成:审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机制取向和实践向,需要阐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机制,从而内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蕴含和实践逻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应从以下几个关节点加以突破:首先,阐释意识形态自觉的内涵,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意识形态自觉的同构性,进而避免用纯粹观念或形上思维片面理解意识形态自觉。其次,论证价值理性认同的机理,重在从价值观的直接现实性和实践机制上,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规范、价值承诺与诸层面的融合。再次,延展价值生态研究的视阈,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价值共识与个体、观念认同与现实冲突、应然目标与实然等悖论。最后,明晰三维结构的作用,意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态,促进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方式的当代,实现价值认同与的同一。

  汤荣光:意识形态自觉如何含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本质,成为阐释两者关系的中心线索。回溯思想源头和实践动因可以发现,社会生活秩序及价值共识体现着占地位社会群体的根本利益与要求,社会秩序建构总要诉诸某种意识形态并自觉变革以适应社会存在结构的现实与历史性变化并“力求克服社会冲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是伫立于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意识形态自觉,是对意识形态基本矛盾关系认识的重大飞跃,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一致性或逻辑同构性论题。

  首先,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意识形态概念的丰富内涵,从而避免停留在观念层面理解核心价值观。其次,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价值。最后,意识形态既表征着特定利益取向又具有属性。

  综上而论,正是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于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之中并构成意识形态的理论内核。

  张廷干:价值理性认同架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通道。任何社会形态结构中,现实的人的存在总是需要某种社会认同,而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总体结构的有机组成正是为了满足人的这一需求。在实践领域,亦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因而,意识形态的引领与整合功能内在地蕴含着“同一性”要求,其实质可以归结为实现价值规范、价值承诺与认同的融合。这就使人们必须思索建构价值理性认同的基本要求及其机制是什么?具体可以从认识论维度探寻意识形态自觉的发生机制,从本体论维度探析价值理性认同的理性根源,从实践论维度探明价值理性认同的现实基础。

  汤荣光:意识形态自觉与价值理性认同具有逻辑同构关系。前者关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功能及其自觉,出发点在于建构意识形态与文化价值相融合的理论话语;后者涉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根基与价值认同问题,关节点在于辨思核心价值认同的直接现实性及其机制实现的动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需要达成两者的整合。

  张廷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需要达到两者的整合,但工具主义倾向以及纯粹的文化观念形态分析径未能解决核心价值认同中存在的价值共识与个体、观念认同与现实冲突、应然目标与实然等悖论,从而无法贯通“意识形态自觉”与“价值理性认同”的整合机制。

  针对这些悖论,应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核心意志”“属性”和“原则”三维结构的作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态,促进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方式的当代转换,实现价值规范、价值承诺与的统一。

  具体可以诉诸伦理生态视域,推动价值共同体的培育以及基于制度设计与公共政策建构的普遍性价值实践,建构“实体价值意识”与“个性价值”、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统一的价值生态。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结构需要获得理论与现实的解释力,聚合为意识形态自觉与价值理性认同之间生态整合的实践形态。具体可以阅读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的《意识形态自觉与价值理性认同》,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网:近年来,江苏省中特中心南通大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成:近年来,江苏省中特中心南通大学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切实做好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等工作。近三年来,团队成功申报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共计21项(含省社科规划办重点项目3项)。推动平台建设之前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日报》《经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等重要理论报刊发表系列学术,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复印资料》《红旗文摘》等转载或索引。数十篇咨询研究报告得到原国家领导人和江苏省委省主要领导的批示。研究在学术同行中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住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