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陕西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

※发布时间:2018-5-29 6:10:1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从资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条件来看,长期以来,陕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基础产业上,资源型工业特征突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环保问题、能源及生产安全等问题都与投资不足有关。

  因此,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扩大直接融资,使其在促进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对于陕西来讲,不仅具有迫切的愿望,而且具有良好的基础。

  经济快速增长,为陕西资本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一五”期间,陕西经济年均增长14.1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元,居全国第17位,是陕西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以煤、石油为主的传统产业优势突出,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国家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地位,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老区振兴规划相继实施,为陕西加快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这些都为加快陕西资本市场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技实力强,创业板上市潜力大。陕西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三位,是我国航空、航天、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同时,高等院校云集,人才济济。全省有各类科技人员110万人,科研机构885个,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55人,普通高等院校76所。以西安、宝鸡、渭南高新开发区和杨凌农业示范区为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经形成,西安高新区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53家,10亿元以上的59家,50亿元以上的6家。杨凌示范区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陕西民营科技企业突破13000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家,年申请科技专利近2万件。依托雄厚的科技实力,完全可以推动更多的企业进入创业板,使之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国企不断深化,盈利能力增强,利用资本市场大有可为。近几年,陕西国有企业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对企业进行重组,有效改善了资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并陆续组建了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结构逐步完善,为发行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截至2011年底,全省国有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48.32亿元,增长28.1%;实现利润1346.35亿元,增长47.2%。其中,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68.9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利润总额331.6亿元,同比增长33.6%;资产总额8484.8亿元,增长29.7%;所有者权益2828.6亿元,增长22.9%;有6户企业进入了中国企业500强。可以看出,我省国有企业有条件通过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显著提高国有资产的证券化率,使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发挥带动作用。

  陕西资源丰富,利用资本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优势。陕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多,储量大,现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超过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居全国前10位的矿种有60多种,其中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石英岩储量居全国前列。除自然资源之外,一些发育程度很高的产业,如煤化工、航空航天、科技与文化产业等,对资本市场投资者具有很强吸引力。但是,应该看到不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全摆脱旧体制的羁绊。这充分说明陕西资本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在利用资本市场上具有潜在优势。

  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具备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近年来,我省企业上市步伐逐步加快,市场规模扩大,资产证券化率逐年提高。

  截至2011年底,上市公司总市值1884.7亿元,约占全省P的15%。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证券投资者账户数达到218万户。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证券交易总额达到12056.18亿元。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证券营业网点和在陕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的证券公司、从事证券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不断增多,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可以说,我省资本市场的发展,既有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也有市场深度的拓展和重大变化,资本市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影响和作用有所增强,已经具备了在更高层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从资本市场服务陕西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来看,近年来,陕西企业上市步伐加快,直接融资规模有所扩大,资产资源整合型重组渐次展开,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逐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当前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资本市场功能未充分发挥,直接融资比重偏低。我省上市公司近二十年来累计从资本市场融资588.77亿元,占全国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不足1.3%,而同期陕西P在全国所占比重为2.63%,经济总量与所拥有的上市公司家数和融资额并不匹配。从融资结构来看,2001-2011年陕西省银行贷款占整个社会融资量的比重都在85%以上;2010年,资本市场融资额达到190.37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也仅占当年全省企业直接融资总额的39.25%,占银行新增贷款的11.35%,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信贷。从资本市场融资构成来看,首发融资296.4亿元,占53.2%;配股、增发和公司债261亿元,占46.8%,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明显不足,公司债发展严重滞后。这种融资结构,不符合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不适应转型升级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

  截至2011年末,陕西有上市公司38家,仅为全国上市公司的1.62%;总股本229.5亿股,占全国的0.64%;平均股本6.04亿股,为全国的39.2%;总市值1884.7亿元,资产证券化率仅15.2%,远低于全国46%的水平;总资产1578.48亿元,占全国的0.16%;平均资产41.54亿元,为全国的9.82%。从财务指标来看,全省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4.44亿元,仅占同期P的6%,远低于全国53%的水平;上市公司利润总额30.9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1.6%,远低于全国42%的水平,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十分有限。上市公司是利用资本市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资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陕西上市公司目前的现状,还难以担当此重任。

  上市公司主业与陕西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不匹配,对接严重滞后,未能发挥对优势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陕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占了一半,其他公司行业分布比较分散,具有陕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上市公司较少,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在资本市场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就我省具有产业优势的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和旅游业来看,2011年产值分别达到3459亿元、697亿元、399亿元和1325亿元,而上述四个行业中上市公司收入仅占0.43%、17.4%、11%和1.1%,优势行业与资本市场未有效对接,资产证券化水平较低,上市公司对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较弱。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为基础的陕北能源化工已具相当规模,在全国居于前列,成为陕西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的新亮点,但陕北至今没有1家上市公司。由于省内优势产业领域的企业发行上市比例较低,资源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不能有效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资本市场对全省优势产业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十分有限。

  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起步晚,发展慢。国家发改委《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下发以来,我省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有了较快发展。

  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省备案创业投资企业18家,注册资本15.46亿元,实收资本13.51亿元;管理资产规模22.79亿元;累计投资项目70个,投资金额6.4亿元,在投项目33个,投资金额3.3亿元。全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家,总规模1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企业4家,注册资本或承诺资本142.71亿元,实收资本131.86亿元。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是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培育企业上市资源的重要力量。目前,我省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刚刚起步,规模仍然很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文章延伸关键词325游戏 华人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