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一个时代来临 共享经济正在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新时代被了。 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坐出租车,用 Uber 出行,不住酒 店,通过 Airbnb 住在当地人家里,不去餐馆而是选择私厨。 更有万众创业的热情和资本的青睐让共享经济的模式突破 吃住行的领域,遍地开花。就在写稿子的时候,朋友圈里被 Uber 刷屏,互联网上的网友以“Uber 进军××行业”的结 构煞有介事地创造了涉及各行各业的段子,仔细推敲,其中 居然不乏可行的项目。 思想家比段子手的想象力更驰骋到天际。特区经济趋 势基金会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协同共享是一种新的经 济模式,在 21 世纪的下半叶甚至会取代资本主义,成为人 类社会主导的经济形态。那个时候,生产率极高,物联网发 达,导致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数十亿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 者,在互联网上共享能源、信息和实物,所有权被使用权代 替, “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代替,人类进入新。 这个结论像惊悚的预言,但是从理论上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趋 势。 “共享经济”在金融和经济危机中被接受和广泛, 最初和最接地气的功能是给身陷困顿的人们提供了赚钱和 省钱的方法。它继而飞得更高,被赋予上的意义,这种 利用互联网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的模式 是对过度消费的反思,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还有价 值观的含义,从互联网里带来了合作、个性化、务实。它的 者和使用者大多数是跟互联网同龄的一代新人,这些人 正在和即将成为社会的中坚。 在成“资本主义终结者”之前,细节是,客观地讲 “共享经济”也有面。它对传统产业的力、它在事 故中承担的责任、它收益多寡、它的盈利模式,这些质疑的 讨论跟 Airbnb、Uber 天价的估值和前景同样频繁地见诸报 端。这些是运营层面的问题,但是决定了它到底能走多远。 而现在,创业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还没有更好的主意。 “共享经济”已经来了,可我们还很陌生。 我们为什么“共享” 5 月份,我去了一趟哥本哈根。我没有童话情结,所以小美 人鱼和安徒生都是过眼云烟,不远万里牵动我内心的是一个 非常庸俗的行为,买“北欧风格”的家居用品。为了买得认 真,我制定了购物计划,先去参观丹麦设计博物馆,那里收 藏了丹麦设计大师享誉全球的作品,看完丹麦设计的历史脉 络之后,再去号称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齐全的设计品百货商 店,买我喜欢的东西。 一心扑在购物上,没心思考虑其他,我就近订了哥本哈根步 行街附近的一家酒店, 可同行的朋友通过 Airbnb 订了地铁站 边的一户人家,价格比酒店便宜很多。我退了酒店住到了当 地人的家里,本来只是为了省钱,却让这次单纯的购物之旅 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房东是一对年轻的夫妇,有一个两岁多和一个两个月大的孩 子。他们并没有家人或者保姆帮忙,而是两个人轮流照顾。 这同中国的情况太不一样了,我们的话题从这里开始,涉及 两国的文化、福利系统、各自的家庭情况。我们对对方很陌 生,我们又对对方很好奇。 我不再是住在标准化的酒店里,吃标准化的早餐,充其量走 出游客区,到当地人才去的餐馆里浮光掠影地了解风土人 情。这一次,我真的深入到了一个社区,住进了一个当地人 的家里。我知道了哥本哈根家常早餐就是从冰箱里把酸奶、 奶酪拿到桌子上,配上麦片和买来的面包,唯一需要加工的 环节是冲一壶咖啡。男主人跟社区里很多邻居一样有跑步的 习惯,身材练得很好。女主人虽然刚刚生产不久,可即便一 个人要照顾两个小朋友,也会铺个瑜伽垫在地上,跟着视频 塑身。 他们家里没有电视, 女主人有时候会用收音机放音乐, 天黑下来就在窗台上燃起蜡烛,夫妻俩在烛光里喝酒聊天。 我的“北欧设计之旅”也丰富起来,不仅仅是博物馆那种冷 冰冰的展示,还亲身体验一个当地家庭的心血和审美,房间 格局、颜色搭配、家具、家居的布置。女主人拿出像辞典一 样厚的丹麦设计图册,给我们介绍她喜欢的设计师,某样作 品出名的典故,和她家装修的思。买回来的东西,我都一 一跟他们交流,作为这些牌子的资深用户,男女房东会给我 点评和:哪些东西买得好,既然喜欢这个,还有另外一 个可以买。宾主交流的是在我们即将去机场的时候,问 上哪里可以买茶叶带回中国。 “You are from China! ”男房 东完全无法克制惊讶,一定要知道我们想买哪个牌子。大概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都是茶叶专家吧。 我想“茶叶典故”已经在哥本哈根朋友圈里流传开来了,就 像我的同事徐菁菁跟我分享她家房客的故事一样。徐菁菁去 年就成了 Airbnb 的用户,去巴西采访世界杯,她一直住在当 地人的家里,不但迅速跟桑巴文化打成一片,还把房东发展 成向导兼司机兼翻译。回国之后,在不出差、不写稿的时候, 徐菁菁家也短暂地接受 Airbnb 的房客。其实除了旅行者, Airbnb 也成了短暂停留者的选择,提出申请的有来找实 习机会的外国人,有家里装修要在外面找地方住的刚需,还 有被看得见公园的客厅所吸引,非要来体验一下住在公园旁 边是什么感觉的当地人。 你想了解一个城市,就走进一户人家住下来,你想足不出户 而认识世界,就敞开迎接旅行者。 “共享经济”拓展了 旅行的乐趣,我们都成了 Airbnb 的“粉丝” ,即使不订房间, 也会在看图片,遇到特别喜欢的装修,就很想住进去体 验一下,成了下一次旅行的期待。 房间和汽车是最容易理解的“共享经济” ,其实它的范围更 广阔。 在谈论这个正在形成的经济模式时都会引用的 《Whats Mine is Yours》里,作者把“共享经济”分成三种类型,产 品服务体系、市场再流通和协同式生活。产品服务体系是把 闲置资源利用起来,短租房和租赁私家车都属于这个范畴。 市场再流通是了买多一个和买新的行为,互联网成了二 手交易平台,可以购买,也可以各取所需地交换。协同式生 活比较抽象, 人们用来再利用或者交换的是资源, 时间、 技能或者空间。 我的同事黑麦除了是一名记者,因为上学时候曾经在意大利 餐馆兼职,也是一个半专业的厨师。去年他把自家客厅 了一下,在不出差不写稿的时候,给客人们做饭。 “黑麦的 厨房” 是比较早的私厨, 在时髦又文艺的圈子里很出名。 他去年在朋友圈里发布订餐信息,而今年就有了集合“兼职 厨师”资源的平台, “我有饭”就是其中之一。 冯铮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他毕业于耶鲁大学,是个吃货。 他的微博“纽约吃货”有 20 万“粉丝” , “我有饭”算是个 人爱好与创业潮流的结合。他对“吃”的文化和“共享经济” 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私厨平台和团购网站不同的地方在 于,团购目的在于吃,私厨有人的成分,除了吃一餐饭,还 有厨师的故事。去好玩儿的人家里吃饭和把自己的厨艺拿到 互联网平台上分享,张静初奉子成婚也成了件有趣而时髦的事情。冯铮告诉 记者,平台上不少私厨都是从“我有饭”的食客发展起来的,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市场,也是“共享经济”的新领域。跟 “我有饭” 思类似的, 还有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平台 “在 行” ,你可以从约到合适的人来答疑解惑、给人生指。 黑麦原本是因为经常在家组饭局而一时兴起,现在却乐在其 中。上门的食客有各种身份和吃饭的理由,他就像日本漫画 《深夜食堂》的老板,跟客人聊聊天,也看到百态。参 与到“共享经济”里,经济账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它能让你 遇到好玩儿的人,新鲜的事儿,给按部就班的生活添加些调 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