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差别,我认为不是思考方式的差别(无套利均衡还是一般均衡?两者都有!),也不是实用性的差别(偏学术化还是偏实用?两者都有!)。那么差别在哪?
金融学在时间的维度、概率的维度上更精深。当然经济学也有时间的维度(OLG、最优控制),也有概率的维度(彩票、期望效用函数),但是狭义上金融学在研究对象上更偏好具有同质性、可加总的东西,最直接的就是——钱!(所以宏观和金融的关系,高级宏观的资产定价是自然延伸)。相应的研究方法技能加点有独特之处: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鞅测度。
以MWG的内容为准,多了博弈论、福利经济学与社会选择理论、外部性、市场等。可见,微观经济学围绕市场和为什么市场会失灵,捎带讨论伦理情怀:经济与(社会选择理论)、经济与福利(福利经济学)、经济中的合作斗争(博弈论、产业组织)
宏观经济学围绕长期增长与短期波动,以及附带的失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国际经济学。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从微观到宏观完成修身齐家到平天下的升级,但是归根到底还是有人文关怀。
总结来说,经济学就多了这种人文情怀,如何让市场更有效、如何民富国强,归根到底还是探讨我们如何过得更幸福。金融学除了风险管理这块,给我的感觉是更加冰冷,更像是没有情感的工具。有回复质疑经济学为什么会有人文情怀?经济学不是应该科学化、客观化吗?我想这应该与你们读的书有关,在初级和中级教材中,讨论的更多是“术”,但是到了高级、以及一些大道至简的科普书中,你会发现工具的指向性,也就是说这个工具的发明、这个的提出是有目的的,还是很难懂吧?那我就只能用一个例子来说,具体的要你们自己体会:在读数学证明时,大家都觉得“嗯,从上一步到这一步是正确的,因此整篇读下来都是逻辑严谨的”,但是掩卷长思,仍然是一头雾水:为什么要构造这么一个函数?证明这个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想法是什么?这就说明只读到了书中的工具性部分,而看不到真实的目的。回归到经济学,为什么要平白无故提出福利经济学?为什么要讨论选举与阿罗不可能?为什么劳动市场和失业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比如金融经济学。还有就是一些社会现象中隐蔽的金融属性(不确定下跨时空的资源配置——Merton),例子在陈志武教授的书里有,原答案写了一部分。
抽空补充下,关于经济学与金融学的融合,是最近在回答问题“国内金融学在学什么”时有新的体会,这个问题下我认正命中要点的答案就是明确指出国内的金融学是“下的宏观经济学”那个答案,也就是一批扯淡的金融学,真正的金融学应该是美国的体系:金融市场与公司金融。如果是在几年前我也会这么回答,但是现在有了新的认识,国内宏观金融、货币金融的体系也是有优点的,不管是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从更高的维度来看是融合的,这点在金融经济学这门课上体现得很明显,所以我很喜欢这门课,理由不仅是《金融经济学十讲》开篇说的——以化体系重新梳理金融学,而且我认为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把长期以来认为的经济学与金融学割裂的观念更新。
本来我是想申请一个专栏,一劳永逸地解决大家问我“要看什么书?”的问题。在专栏申请还没通过时,我就先在这里说说吧。这里我推荐的是金融方向的,不是经济学的!
1.如果你不是冲着学术、发文章、过期末考试的目的来,是为兴趣来的,我推荐看《经济学》、博迪的《金融学》、以及这几本兴趣与本科教材兼得的书:
2.如果在此基础上打算工作,我推荐略过以上几本,直接看CPA、CFA、FRM等考证教材。不要看不起考证的书,我的几个老师对这些书都赞不绝口,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兼顾工作要求,没有多余的废线.如果你想从学术上获得满足(但有时候学术味太浓意味着华而不实)
我推荐直接略过以上,从研究生级别的书入手。不要担心看不懂,数理基础扎实就没太大问题。有时间再看看考证的书。
1.从方上认为经济学基于以一般均衡为中心的共供需均衡,而金融基于无套利均衡的,都是些半吊子。事实上无套利均衡适用范围是在衍生品市场,无套利时才能对衍生品定价。但是,第一,诸位恐怕还不知道还有套利定价方法吧?你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第二,没有基础证券,还能有衍生证券?研究基础证券恰恰需要分析其定价的经济学原理,这就是投行的分析师与某些用技术指标在K线上涂鸦的散户的区别;第三,商品与有价证券的定价分析中参杂了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双重属性,有时需要综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方法,例如:房地产、古董、艺术品为什么价格越高越要追涨?除了分析其内在价值还要分析人们的预期;又例如:股票投资中的价值分析派,他们是不是会分析宏观经济、产业景气和公司发展?这属不属于经济学的方法?
2.认为国外商学院的金融是公司金融和投资学的,还有某些不屑于国内货币金融的,眼光是否狭隘?即使是国外金融学课程,还应该加上金融市场,而这一门才是真正的屠龙刀、帝王学。而对金融市场的深入理解,课堂上学得概念而已,灵活运用需要亲身实践,因此资深市场人士完爆学院派不是没有道理。金融市场上,卖买双方根据价格信号(股票市场的股价、货币市场的利率)做出决策,使得价格在长期内不偏离内在价值,是不是跟RBC框架下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根据价格信号决策的行为类似?
3.因此我引用某句名言“经济学是金融学之父,会计学是金融学之母”来回答这个问题。前半句,我认为指的是广义的经济学作为一种世界观(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哲学),给予金融学方的灵魂,后半句指的是,以公司——经济体的细胞入手,从公司金融的角度建立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这是广义层面给出的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关系。那么狭义的呢?
经济学通常被归为社会科学,主要着眼于研究宏观上的生产、消费、以及商品、服务及资源的分配问题。同时,经济学也会研究的税收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管制政策对于宏观经济以及微观企业、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与作用;研究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问题。这些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往往与微观市场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人等)的金融决策(比如融资、投资等)紧密相连。
金融学虽然通常意义上属于商学,但其依旧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它则侧重于研究及分析金融市场,以及具体的在金融市场易的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以及公司金融的运作和治理问题。金融资产的合理定价涉及到合理度量资产及现金流的风险问题,而这些又与宏观经济与政策息息相关。
所以我认为经济学和金融学是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系的,至于他们作为高校的一个学科单位是开设在什么学院之下只是一个高校机构设置问题,不改变他们之间关系的属性。同时,这两个学科本质上研究的都是人类的活动,因此都具有社会性。经济学研究人如何优化配置有限的资源,而金融学则对此加入了时间和风险的维度,实质上依旧在研究人如何最优化地配置资源。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也发现人类的是有限的,往往并不能总是做出最优的决策,因此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又引入了心理学对此加以解释——这进一步印证了经济学和金融学都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
本科四年被无数人问过你们学校是几本,是不是在长沙。所以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学校——中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人民三方共建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其中会计学、民商、财政学、金融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关于金融学常见的定义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很多人会问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和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上,研究对象的不同导致了两者在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在我们看来,金融学的核心在于收益和风险的问题(收益往往伴随着风险),当经济学研究中涉及到了风险、收益、利率等内容时就是金融学的范畴了。
金融学又可以分为宏观金融(货币银行等)和微观金融(公司治理等),研究内容例如: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与外汇的买卖,股票、债券、基金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和国际货币结算等等。可以说大到国家经济治理,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经济生活,都离不开金融学的研究范畴。
很奇怪的是前段牛市时,大家知道我学金融的,纷纷要我推荐牛股。。。好吧,我就正好借这个机会,以大家通常所说的炒股为例,详细介绍下我们上的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就是分析投资资本证券。想必大家也都听所谓的“砖家”介绍过了,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就是依据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的知识从宏观角度分析国家财政、货币政策,依据金融市场学等知识,判断其市场价值。产业经济学的知识可用于行业分析。对公司的财务分析则应用到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公司理财等内容。证券投资学、投资学等课程学习到技术分析的相关指标和方法,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计量软件应用等可通过建模、量化进行技术分析。而证券投资分析这门实验课则是让我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亲自操券交易,消化应用所学。学了这门课程,股神我不敢当,但是鉴别市面上奇形怪状的各色“赌神”可是从此不再话下~
值得一提的是,中南大注重其在经、管、法三大学科方面的优势,在全国高校公共基础课中首先创设了“经济学通论”、“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三门必修课程,推动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因此,金融学专业的同学依然要学习通论和管理学通论两门课程,补充在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在国内读研所选择的学校一般有:大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本校等。研究生的专业基本选择继续学习金融、经济、财务方向,此外会有极少同学选择或是管理学方向。本校保研率不高,大概在百分之七左右,因此读研的同学中,还是考研的居多。金融专业竞争激烈,大部分同学会选择留在本校深造。
出国读研去向主要是英国和美国,少部分有移民打算的会选择或,此外荷兰院校的商科、法国的高等商学院等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有出国读研的打算则要尽早着手准备,尽可能提高你的GPA(学分绩点),尽早把雅思或托福考到一个满意的分数,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选择是否考GRE或GMAT,搞定导师的推荐信,并且至少要有含金量高的实习。科研、比赛、项目、论文、学生工作都属于加分项。对于申请最有意义的是出国交流的经历,本科期间学校会有交换项目,可以积极申请。
金融学专业的就业面广,这也说明金融学专业在本科学到的知识很杂很多,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确定自己想要深入研究或是就业的方向,有的放矢的学习。比如想要进入商业银行工作,就要更注重商业银行、管理学、金融会计等相关的课程,选择相关的实验课,进一步了解熟悉商业银行的实务,同时也要记得参与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在毕业季、招聘季积极报考各个银行。如果想要进入证券、基金公司,则要更看重财务、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参与证券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的考试。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竞赛则是要三人一队在三天内完成一篇包括问题的阐述分析,模型的假设和建立,计算结果及讨论的论文。在2015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们选择了“太阳影子定位”这一赛题,我们查阅并快速消化了关于太阳高度角等地理知识,确定参数,拟合数据,构建模型并优化,将视频中的内容图片化、数据化,用软件测量并进行数据拟合。从拿到赛题到提交论文只有三天,时间非常紧张,我和我的队友以及同样参加比赛的同学,在学校的数模实验室里呆了整整三天,见到了深夜的教学楼,也见过了武汉的日出,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难得的奇妙经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加比赛,我对数学建模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逐渐看懂并应用模型,也懂了一些软件如SPSS、Eviews、MATLAB、R的使用,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技巧,这些都对我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和论文写作有很大帮助,更懂得了如何和队作、高效解决问题。
大二的寒假,我曾在中国银行本地分行的国际结算部实习。大二下学期我有国际结算这门专业课,因此想通过实习提前了解学习国际结算业务。中国银行是我国最早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实习过程中我认真阅读了中国银行产品手册,了解了银行各种产品的原理、用途、特点等相关信息,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学习到了有关国际结算的各种知识,尤其是信用证方面,参与了信用证审核的工作。商业银行的知识本就是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行国际结算部学习到的知识对我接下来在学校中相关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长我一届的直系师兄Y,长于数据分析,多次参加各类金融、商业、建模比赛并获。作为主要参与的互联网创业项目被CCTV等报道,收获15家风险投资公司邀约。有丰富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实习经历。大三下学期开始,他推掉了所有工作和项目,中途放弃了本校保研的机会,在图书馆埋头苦学九个月,如愿考上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
同班同学L,很早就确定毕业后直接工作。L组织能力、工作能力极强,非常受学院老师器重。她实习经历颇丰,寡妇村里的风流事每一个寒暑假都在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实习。学期中如果课业不多的话,她也会去实习,六点出门、十点回宿舍、凌晨两点睡觉,利用白天在上的三四个小时补觉,工作功课两不误。秋招尚未结束,她已经在一众名校硕士生中脱颖而出,收获了四份offer,最终选择了招商银行。
金融学是当下热门的专业,其受追捧程度从每年水涨船高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和考研报录比中可见一斑。用我同学的话说,“不是大家都想学金融,而是大家都想挣金融的钱”。在薪酬最高的专业排名中,金融毫无疑问位居榜首。不管是在哪个口径统计出来的薪酬数据中,金融行业都位居前列。同时,也注定了金融行业竞争激烈。
如果想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胜出,仅靠课堂上的知识是不够的。现代金融发展极快,也更侧重量化,如果想在金融行业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我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在课下补充数学、编程、统计软件或是财务、方面的知识。每年考研复试都会发现,金融专业的本科生多半会败给本科是数学或计算机的同学。金融是一门注重实务的学科,课本上的学习之外,实习同样重要。此外,商科要考的从业资格证出了名得多,考证没有错,但要有选择性的考,含金量较高的资格证有CPA(注册会计师)、CFA(注册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国家司法考试等。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获利,在经济学中这并不称为投资,然而在金融学上这是不折不扣的投资。如果你购入了一台机器用以生产,这在经济学上就被称为投资了。
可以看到经济学更宏观,也更社科,在美国很多大学经济学系是放在社科院下而非商学院下(btw这就是说有的大学经济学可以不考gmat)。主干学科宏微观经济学基础模型都是从“需求——供给”模型中寻找均衡点出发的,结构较金融学中的简单。后期需要依赖计量手段对这些模型提出宏观关系进行佐证,否则不过是空中楼阁。
金融学是解决在“收益越大则风险越大”时如何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收益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降低风险。
可以看到金融学的视角较经济学更微观,且金融学必在商学院内。金融学的主干学科非常多,但学习目标无非是如何衡量一个投资组合或者一种金融产品的盈利能力是否与其带来的风险匹配,从而寻找投资甚至投机的机会。金融学使用的基础模型纷繁复杂,有简单的(例如资产=负债+权益这种恒等式以及一系列收益公式),也有复杂的,如最基础的CAPM。
两者互为,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学经济学的本科肯定也会学财务管理课程,学金融学的本科肯定也会学宏微观经济学。
一般来说,我们习惯把经济学分成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金融学往往划分在应用经济学下,是二级学科。往往认为经济学是金融学的基础,金融学是经济学在金融市场的具体应用。
金融学则是将“货币资金”视作这个“有限或者稀缺资源”来进行深入研究,是经济学在货币领域的深化和细化。
研究一个国家(经济主体)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行为),这是经济学的范畴;其中,利用货币发行、基准利率等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这部分同时也是金融学的范畴。
研究商品的供需关系(经济规律),这是经济学的范畴;具体到货币的供需关系——即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空间分配[流通],这部分同时也是金融学的范畴。
当然,随着理论和实务的不断发展,“经济学——金融学”这一分支衍生出了很多交叉学科,比如财政学、公司金融、行为金融学等。
1. 维度不同:金融这个学科具体来说就是两大分支corporate finance和asset pricing,不管是哪一部分都与金融经济学这个概念有所不同的。Monetary Economics传统上还不完全算是金融学的范畴。
2. 理论基础不同:经济学的各种核心idea就不说了,但边际的概念和均衡的概念贯彻始终;而金融学有相当一个部分是从non-arbitrage的assumption推出来的,摆脱了经济学自身的研究框架,也正是在这个角度Larry Summers管金融学叫做ketchtp economics (1985).
二战前,金融学基本就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多以定性分析为主,采用的是经济学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接受采访时就曾笑言:“只要学会了‘供给’和‘需求’两个词,一只鹦鹉就能成为经济学家”。这话虽然调侃的成分大一些,但是也了经济学的本质:经济人在面对稀缺性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
可以说,在这一阶段,缺乏精确的数量分析,严重制约的金融学的发展。历史总是需要英雄和天才。经过了漫长等待,直到50年代初马克维茨老先生横空出世,提出投资组合理论,彻底宣告了现代金融学的诞生。从此定量分析在金融学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车辆滚滚向前。金融学彻底从经济学中出来的里程碑,是MM的推出。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回顾》(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了改变企业资本结构并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朴素的真理。而Modigliani和Miller使用了无套利均衡方法,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的关系。MM中“无套利均衡”思想,是现代金融学的核心。我们甚至可以夸张地说, 只要学会了套利这个词,一只鹦鹉都能成为金融学家!而这也是金融学和经济学,最大的区别。
真正的金融学是finance,在商学院门下,主要领域是公司财务,金融市场,资产定价。国内所谓微观金融。国内财务管理专业类似,但缺乏金融市场,资产定价之类的课程。
国内的金融学传统上是在经济学院门下,以货币银行、商业银行学、宏观经济学之类为主干课程,也涉及金融市场。这是我国长期金融系统落后,以商业银行为主力的背景下才有的现象。国内所谓宏观金融,其实是国外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北大光华在国内最先引进微观金融作为主干课程,培养的毕业生深受外资投行好评,以百万薪水,一时间名声鹊起。
就我个人理解而言。首先,狭义的金融学是经济学下属分支。可以说狭义金融学是经济学范畴的一个部分。所谓
资源的利用,交换和分配的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实物经济和含有资金融通的经济体。而金融学就是在研究与资金的融通有关的领域,主要的研究对象可以说就是货币。是被包含在宏观经济学下面的一个部分。所谓的实物经济,就是在不存在货币的世界,人类应该如何利用,交换和分配资源的。这里的资源包括 :
但是,在这里,或者说货币的地位与在金融学中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金融学里,钱就是主角,其他都是配角。但是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者和厂商行为是主角,钱是工具,是目的,是条件,可以说它是配角,也可以说它是背景。而在宏观经济学里面,我感觉钱就比较惨了。它只是偶尔出现一下的人甲,经常被当成小透明。而这个人甲出现的地方,通常是我们认为宏观经济学与广义的金融学重叠的地方。或者也可以说就是经济学中属于狭义金融学的那一部分。
在@Alvin的答案中提到关于金融学被分在商学下,这和学校对于金融学的理解以及研究方向有关。如果是理解比较偏重于广义金融学,关注的是投资以及金融学的应用方面的内容的话,金融学是可以被分到商学院下面去的。而像我们学校研究的金融学就比较偏理论,也就是狭义的金融学。更多关注的是对某一个变量或者是某一个金融学变量对于经济整体运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因此我校的金融学是被放在经济学下属的。不知道这样解释是否可以回答@Alvin您提出的疑问?
@费寒冬提到“ 金融学的核心就是「利率(收益率)」,伴随着收益率产生的研究对象就是「风险」。 ”我觉得有些偏颇。确实,因为金融学认为货币是拥有时间价值的,而这个时间价值是通过利率来体现的。因此,利率在金融学理论体系里面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因此就认为金融学“伴随着收益率而产生的研究对象是风险”。我认为不妥。第一,风险并不是伴随着收益率而产生的。相反,风险是影响收益率的一个因素。第二,金融学并不只是这一点东西,不能认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就是风险。金融学的下属学科投资学当中确实围绕风险有相当的研究。但这只是因为风险对收益率而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已。金融学除了研究利率,也研究汇率。除了研究货币的时间价值,也研究货币这个概念本身。除了研究货币这一单一对象,还会结合经济中的其他变量来研究。围绕货币,金融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利率和风险只是其中非常狭小的一部分。
最后的最后,由于我仍然在学习之中,所说的线%正确。而我也经常会自己之前的认知。也相信这篇回答在某些地方必然会有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所以,十分欢迎有识之士对我的错漏之处进行。当然,也可以包括语法,行文以及逻辑上的不足。先行感谢!
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field, 和其它的学科:产业组织、国际贸易...等等一样,方法都是用的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不一样,倚重的工具不一样而已。只是这个学科比较大,应用性比较强,市场对它的需求比较多。不服来辩。
想问这个问题的人很多,网上也有非常多的答案,但是基本上都是围绕学术展开的,今天就从志愿填报的角度来分析分析。
经济学和金融学除了是一大门类,同时也是具体的专业,下面就谈谈这俩专业的不同。应该说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或者特别大的区别,所学课程交叉比较多,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课程安排最能体现基本区别。但对于个人来讲,没有什么能你对某个方向发的追求。
区别就是金融学毕业生还是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大公司证券投资部门、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经济学毕业生也以这些去向为主,但去高校、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单位、以及各部委办局公务员更多一些。
可以说这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大部分进了金融行业,以银行为主,做的工作也差不多,可能经济学考公务能报的职位更多一些。为什么以银行居多,因为银行校招对专业放的很宽松,也知道本科阶段也学不了什么东西,银行很多基础岗位也不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跟专业想比,个人形象、家庭条件、学校的牌子更重要。
研究生阶段细分很多 方向比较明确,差别就比较大了。不只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区别,经济学、金融学各自细分方向之间差别也很大,但也有很大重叠。不要看就业报告上写的就业单位差不多,但是具体的部门和岗位还是有差别的。
经济学专业比较对口的岗位偏宏观研究、偏调研、分析、偏非盈利非业务部门、偏幕后、偏专业技术。比如学术科研机构、政策研究室、各类经济行政主管部门;大型企业尤其是金融类公司宏观研究部门;各类智库、比如战略咨询公司等,金融学则更微观更具体偏前台偏盈利偏业务偏个人综合能力展现。
具体来说,比如都是去券商。经济学进研究所做宏观策略研究比较多,金融学做行业研究比较多,但是一般是本科工科+研究生金融更受欢迎,比如本科电子+研究生金融学,就适合电子行业的分析研究。券商投行部、资产管理、自营等部门则更欢迎金融学专业。
比如都去基金。经济类专业可能去宏观策略或者固定收益,有数理背景的金融学可以去数量化投资部等。进企业,经济学更适用超大型企业,因为会有专门的智库,金融学更适合去投资业务比较多的公司,以及VC和PE等。
有没有发现,单纯的金融学就业比较窄,有数理和工科背景的可发挥的余地更大。还有就是统计学和会计学,有时候和金融学就业去向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