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时代深受文化的影响,在文化中,“入土为安”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敬,土地是人的安身立命之基,人死后土葬是对等级秩序的一种服从,所以土葬一直都是中国传统的主要葬式。
早在晋朝时期,入土为安一词就已经在民间流传,古人认为人死后形与神、魂与魄各自分离,魂享受子孙的祭奠,魄则埋在地下,如果将尸体火化,那是死者的。
但除了土葬以外,也有不少人会选择火葬,特别是在我国宋代,火葬率更是高达3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移风易俗,对殡葬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的主要方向是积极推行火葬,土葬,反对和铺张浪费。
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
尽管已经在全国推广了火葬,但经过数千年发展,土葬早已成为了一种文化,深深地刻在中国老百姓思想中,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在思想的今天,仍有不少人接受不了火葬,土葬的比例仍然高达70%。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土地尤其是耕地越发稀缺,在这种背景下,土葬浪费了不少土地资源。在农村,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土葬,因此在山地上、田地里都会有不少坟头。
假如让土葬延续下去,那么土地稀缺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众所周知,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中国都是一个庞大的农业大国,人民的来源来自于耕地,土葬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为了耕地,所以我国才会呼吁火葬,不允许土葬。
除此之外,土葬会影响耕种与土地流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逐渐朝着规模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由于土葬坟头的阻碍,机械无法作业,如此一来便会不利于土地的耕种与流转。
再者,土葬对土地会有一定的污染,因为人的尸体在底下腐烂,很有可能会污染地下水,传染疾病,因此考虑到村民们的健康,最好实行火葬。
最后,土葬,不仅要浪费时间,还会造成大量人员费工费时,甚至还会影响生产效率,所以我国决定全面推进火葬。
但是土葬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久、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丧葬方式,尽管国内已经不允许土葬,但恢复土葬的呼声却很高,就连北大教授吴飞也支持恢复土葬,毕竟相比于火葬,土葬更为体面,对先人更为尊重。
虽然现在大部分的农村人都会选择火葬,但火葬完后他们还是会把亲人的骨灰装进棺木里面,这样一来,坟头并没有减少,还是存在的。就算是将骨灰放置墓园,也依旧会立一座墓碑,如果是这样的话,占领的土地将会更多。
但是如果选择土葬的话,按照中国人的习俗,一般五服之后便不再上坟,慢慢地坟头便会消失,重新变回耕地。正因为如此,所以从古至今我国的坟头数量并没有多少。
一直以来,土葬都是汉民族的通用葬式,并且世代沿用,土葬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埋葬方式,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华最为重要的传统礼仪之一,毕竟在古代四大礼制中,治丧便是其中之一。
一定程度上,土葬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假如这种传统丧礼彻底消失,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几千年的文明将会受到冲击。我国之所以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些民俗、文化的存在,所以恢复土葬是符合我国传统的。
吴飞教授认为,相比于土葬,火葬对逝者缺乏最起码的人们关怀,毕竟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对尸体司空见惯,早已不把尸体当作人来尊重。而俗话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只有成功下葬后,死者才能的离去,这一点火葬是缺失的。
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我们都要兼顾现实与人的情感,不能“一刀切”。除此之外,除了火葬和土葬外,还有其他丧葬类型,我们应该尊重大多数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