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草根导演致力藏区“影像”30年

※发布时间:2019-4-29 14:43:1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九把刀照片中新网12月8日电 (南如卓玛)“藏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使灵得到,藏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令人触动,藏族人直率淳朴幽默的性格,令人轻松。”今年56岁的草根导演徐鸿钧这样描述他心底的藏区。

  中新网12月8日电 (南如卓玛)“藏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使灵得到,藏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令人触动,藏族人直率淳朴幽默的性格,令人轻松。”今年56岁的草根导演徐鸿钧这样描述他心底的藏区。

  出生在的徐鸿钧认为自己与藏区有“不解之缘”。他深入甘南草原无数次,与牧民同住帐篷、吃糌粑喝酥油茶,见到藏族人总会和蔼的打招呼“乔代目(藏语音,您好)”。

  上个世纪80年代,徐鸿钧第一次拜访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的拉卜楞寺。在他的记忆里,当时的藏区商店不多,游客很少,随处可见磕长头朝拜的信众,低矮的木板房屋里飘来藏香。诵经下课的在阳光下打篮球,老阿妈们念着佛珠在寺门口晒太阳……徐鸿钧用镜头记录了这一切。

  “30年的藏区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如今藏区旅游热全球风靡。”徐鸿钧致力于藏区“影像”30年,拍摄了《拉卜楞人家》、《热巴、黑人、龙头琴》、《桑科草原藏族风情》等20多部电影电视和纪录片。其中,《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影片被翻译成十六种文字,发往世界160多个国家展映。

  此外,徐鸿钧近期完成摄制的电影《云中的郎木寺》,11月在英国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获得“优秀原创故事影片”。徐鸿钧用“我要找一块地方,把心放在那里”向记者介绍该影片所表达的思想。他说,这既是表达自己对“东方小”郎木寺的情有独钟,也是给很多崇尚、豪宅、名牌的都市人浮躁的心寻得一片“休养生息”的高原。

  深入草原牧民家无数次,善于用镜头记录和讲述藏区的变迁故事,藏族人亲切得唤徐鸿钧藏名为扎西顿珠,这是吉祥成功之意。

  徐鸿钧曾多次携作品赴美国、等地展映,“当地人看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一定要去那里(甘南藏区)看看’,我的目的也是这样,让了解真实的藏族风土人情”。他说。

  “我拥有藏族人的性格,并善于表达和讲述藏区故事,所以一辈子就做了这点事。”他说,藏族朋友们看过影片后请他喝青稞酒、或献哈达以表达,有这样的“礼遇”表示认可,他很知足。

  曾毕业于电影学院的徐鸿钧一直关注藏区影视影像的发展。他告诉记者,和30年前相比,如今有很多藏族的导演演员等艺术人才层出不穷,很多本土化的艺术作品也相继问世。

  “尽管创作力量不断壮大,但藏区影像发展仍处在只有人文价值,商业价值不高的阶段。”徐鸿钧坦言,如何将讲述中国少数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影像,既有人文价值又走商业化道,有待艺术家们思考和探讨。(完)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