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瑞士天气> 文章内容

2019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揭晓!哪件给你印象最深?

※发布时间:2021-3-18 16:38:1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2019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国家气候中心承办,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等单位参与。

  国内十大入选事件的投票结果基本反映了2019年我国天气气候的主要特点:一是强降水过程频繁、强度大、重叠度高。如华南出现1961年以来最长前汛期,华西秋雨期明显偏长雨日偏多;连续强降水致贵州水城发生“723”特大山体滑坡。二是高温日数多,多地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如云南温高雨少导致严重春夏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伏秋连旱。三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局地极端性强。如7月初辽宁开原罕见强龙卷袭击。四是台风生成多登陆少强度总体偏弱,不过,超强台风“利奇马”严重影响华东地区。此外,“1-2月南方地区出现罕见阴雨寡照天气”等事件的入选,反映了2019年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的复杂性。

  国外十大入选事件则包括印度等国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风雪袭击欧洲多国、屡遭热浪袭击等。

  我的真实献妻经历

  1-2月,江南大部、华南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普遍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浙江、江西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江淮南部、江南、华南北部及贵州东南部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8~12天,日照时数偏少5成以上,苏皖鄂浙沪5省(市)日照时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持续阴雨寡照对南方地区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人体健康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2月中旬,北方地区出现冬季范围最大的降雪过程,近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出现降雪。华北、中东部等地出现1~6厘米积雪,、河南焦作等地最大积雪深度达10~13厘米。青海玉树州、果洛州等地冬季多次出现降雪过程,玛多最大积雪深度达22厘米,杂多最大积雪深度达19厘米,发生雪灾。当地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多方力量进行救援。大雪造成青海玉树、海西、果洛13.1万人受灾,100余万头(只)牲畜觅食困难,死亡牲畜2万多头(只)。

  7月3日17-18时,开原市西部出现罕见强龙卷天气,最大强度达四级(相当于EF4,最大风速大于74米/秒)。强龙卷所经之处部分房屋倒塌,大树和电线杆折断,小汽车被抛到空中,造成一定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3-6月,西南南部、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大部、江淮大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降水量偏少3~8成。温高雨少导致上述大部地区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山西、四川、云南等地相继发生森林火灾。其中,云南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2%,为历史同期最少;全省平均气温偏高1.6℃,为历史同期第二高;有24个县(市)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最大值,元江(31天)、景洪(30天)、元谋(29天)等6县(市)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极值。长时间温高雨少导致云南出现严重春夏连旱。

  7月21日至11月26日,鄂湘赣苏皖浙闽7省区域平均降水量为251.1毫米,较常年同期(428.1毫米)偏少4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其中湖北、江西均为1961年以来最少,安徽、福建为第二少。同时,7省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湖北东部偏高2~4℃,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长时间雨少温高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伏秋连旱。干旱造成部分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江河湖库水位明显下降,鄱阳湖水域面积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提前进入枯水期。

  2019年华南前汛期于3月9日开始,较常年偏早28天,为1961年以来开汛第四早年;结束于7月26日,偏晚22天;前汛期时间为140天,偏长48天,为1961年以来最长的前汛期。华南前汛期雨量为1084毫米,比常年偏多51%,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6月6-13日,福建、广东中东部、广西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普遍有100~250毫米,其中广西桂林雨量达832毫米。7月3-10日,华南北部再次出现强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福建北部等地有250~400毫米。强降雨及叠加效应导致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遭受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其中广西、广东灾情较为突出。

  今年华西地区8月27日进入秋雨期,较常年偏早4天,11月30日结束,偏晚29天,秋雨期明显偏长;秋雨期累计降水量271.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4%。华西大部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陕西南部、四川中部、重庆西北部等地偏多8~12天,局地偏多12天以上。受强降雨影响,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甘肃等地部分江河水位上涨、农田被淹、城镇出现严重内涝,局地还遭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造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月1-2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累计雨量288.9毫米,其中19日(49毫米)、20日(37.1毫米)和23日(98毫米)出现了三次强降雨过程,连续强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饱和,致使该地7月23日21时20分发生了特大滑坡灾害,共造成21幢房屋被埋,数十人伤亡。灾害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紧急组织、消防、卫生、气象等部门联合开展抢险救援。

  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9个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生成,较常年(25.5个)偏多3.5个,其中5个登陆我国,较常年(7.2个)偏少2.2个。登陆我国的5个台风中,除“利奇马”登陆时为超强台风级别外,其余4个为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级;平均登陆强度为27.4米/秒(10级),明显低于常年值(30.7米/秒)。另外,秋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6个台风,占2019年台风总生成数的55%,比常年同期(10.8个)偏多5.2个;其中11月生成6个,与1991年11月并列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多。

  超强台风“利奇马”于8月10日、11日相继在浙江温岭市沿海、山东青岛市黄岛区登陆,之后一北上至华北、东北等地。“利奇马”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第五强台风,在登陆浙江的台风中强度排名第三。受其影响,8月9-15日,江南东部、江淮东部、黄淮东部、华北东部、东北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50~250毫米,浙江和山东局地超过400毫米;有46县(市)日降水量达极端事件标准,其中19县(市)突破历史极值;温岭局地风力超过17级。由于风雨强度大,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7月中下旬,南亚及附近地区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造成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至少600人死亡,超过2500万人生活受到影响。印度多个地区的道、桥梁中断,清洁水源和食品短缺;尼泊尔多地河水泛滥,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孟加拉国3万多座房屋被冲毁,4座大坝被彻底,8200公顷土地被淹没。8月上中旬,印度西部和南部多地连日暴雨引发和山体滑坡,受灾人数超过120万人,200人死亡。8月下旬,印度北部连日暴雨引发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60人死亡。

  1月6-13日,欧洲多国出现风雪天气,恶劣天气导致空中交通、陆交通严重受阻,部分地区学校停课、供电中断,还引发交通事故致21人死亡。11日,受大雪影响,有5个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学校宣布停课,法兰克福机场当天大约有120架次航班取消,慕尼黑机场90架次航班停飞。奥地利部分地区地面积雪达3米,多地交通严重受阻,数千户家庭停止供电。

  5月,美国记录到555次,为1991-2010年同期(276次)的两倍,是2011年以来龙卷最活跃的一个月。23日,猛烈,造成至少3人死亡。27日,,导致1人死亡、12人受伤,多处房屋被,超500万人受断电影响。

  1月,平均气温较1961-1990年同期偏高2.91℃,比2013年的最高纪录偏高0.99℃,为1910年有记录以来最高;其中新南威尔士气温偏高达5.86℃。1月下旬,南澳州和维州的部分地区气温飙升至40℃以上。3月,南部一个多世纪以来最热的3月,塔斯马尼亚州2日气温高达39.1℃,创当地131年来的最高纪录。高温热浪导致多地出现野火。

  6月,欧洲平均气温较1910-2000年同期偏高2.93℃,为1910年以来同期最高。欧洲大部地区最高气温普遍较1981-2010年同期偏高2~8℃。法国南部加拉尔盖莱蒙蒂厄市最高气温达45.9℃,创法国气象观测史上最高气温纪录;勃兰登堡最高气温达38.6℃,刷新70年前的6月最高气温纪录。6月10日,美国西部出现破纪录高温,局地气温达45℃,打破当地高温纪录;国际机场气温达37.7℃,创当地6月最高气温纪录。高温热浪影响美国西部约4500万人,北连续发生多起森林大火。

  3月15日,飓风“伊代”(Idai)在莫桑比克中部港口城市贝拉沿海登陆,带来强风雨,随后“伊代”席卷邻国津巴布韦和马拉维,19日强降雨再次袭击莫桑比克并持续到21日。“伊代”带来强降水、大风和风暴潮摧毁了当地房屋,导致东非近300万人受灾,超过700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

  10月12日傍晚,强台风“海贝思”在日本伊豆半岛登陆,神奈川西南部的箱根累计降水量达1000毫米,关东及静冈有17个站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海贝思”造成日本7个县73处河堤决堤,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交通几乎陷入全面停滞状态,原定于14日举行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阅舰式取消,不少受灾地区断电断水断粮,至少92人死亡,1.3万栋住宅浸水,约1100栋住宅全部或部分损毁,经济损失达1000亿日元以上。

  8月,亚马孙地区森林大火多发且持续燃烧,火势较集中的地区位于巴西的朗多尼亚州、马托格罗索州和亚马孙州以及玻利维亚境内。过火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玻利维亚有上千户家庭受灾。大火产生的烟雾飘至2735公里外的圣保罗,能见度受到严重影响。大火持续时间长,燃烧面积大,对当地的生态较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对当地乃至全球的气候都产生较大影响。

  春季(9-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27.4毫米,为1900年以来同期最少;全国平均最高气温较1961-1990年同期偏高2.41℃,为有记录以来第二高。12月18日,平均最高气温达41.9℃,打破了17日刚创下的高温纪录。高温少雨导致森林火灾频发,造成9人死亡,1000余所房屋被毁,过火面积超过500万公顷;森林大火产生的烟雾令新南威尔士州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昆士东南部数千公顷的考拉栖息地被毁。

  11-12月,印度首都新德里2000万居民只有4天呼吸到“普通”至“满意”的空气,其余时间多是雾霾天气,空气中PM2.5浓度一度飙升至每立方米999微克。持续严重雾霾不仅导致航班延误、学校停课、工地停工,而且严重影响健康。印度是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全球15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4个在印度。

  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遴选工作四个主要原则:一是天气气候事件的极端性;二是灾害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三是社会对天气气候事件的关注程度;四是同类事件的代表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气象灾害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了更加严重的。

  通过每年举办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有助于提升对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关注度,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主动性和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