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瑞士美食> 文章内容

纪录片在电影工业中独树一帜

※发布时间:2016-3-27 11:12:3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几年来,洛迦诺电影节(Locarno Film Festival)为纪录片提供了广泛空间。在,纪录片具有悠久传统,在国门之外也享有盛誉。专家们对此各抒己见。

  “事实上,在像这样的国家,电影工业并不存在,追溯电影发展的历史,纪录片一直都数不胜数。”洛桑大学(University of Lausanne)电影史和电影美学系教授阿兰博伊利亚特(Alain Boillat)解释说。

  据 电影中心(Swiss Films)统计,近5年里,制作的纪录片数目达到了故事片的两倍:162部对87部,这还没有把外资占大部分投资总额的影片计算在内,数目繁多的纪录片 其中也不乏少量精品,这些精品常常是国际电影节(Berlin Film Festival)或戛纳国际电影节(Cannes Film Festival)上的“常客”。

  终于,经过漫长的发行商们的怠慢之后,如今的纪录片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各大影院的电影海报上,尤其 在德语区。有几部影片还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功。国家电影发行协会Pro Cinema对1995-2012年间电影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弗里德里西卡普勒(Friederich Kappeler)执导的《马尼马特,你为什么这么伤心?》(Matter – Warum syt dir so truurig)(2002年),至今还位于最成功的10部纪录片之列,入场观众人数超过14.6万,该纪录片解读了一位著名歌唱家的复杂个性,该片最终赢得了如重磅影片-《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 (2010年)一样的好评。

  愿望

  纪录片制作和发行的费用都比故事片要少;必要设施也没有故事片那么繁琐,这是客观事实。然而,仅此还不足以解释纪录片的出现及其繁盛,的纪录片在欧洲也是处于高产之列。如果说在纪录片方面可以脱颖而出,也要归功于明确的愿望。

  瑞 士于1962年推出了关于电影业的首部联邦法律-在资金方面为导演们提供基本支持,即使数额有限,这笔拨款过去都供纪录片“独家使用”。“10多年来,故 事片一直都没有被当作文化制品,而是仅供娱乐消遣而已”。卢塞恩大学(University of Lucern)电影史及电影理论系教师马西戈德堡(Marcy Goldberg)解释说。

  直到现在,层面还在极力扩大纪录片的 知名度:根据票房的成功与否,对导演、制片人、发行人和影院都提供补助。除此之外,还通过电视来推介纪录片的主要制片人及推广人。从电视上还可以了解 到许多导演的成长过程,从元老级导演阿兰塔耐尔(Alain Tanner)和克劳德果赫塔(Claude Goretta),到较年青导演利昂涅尔白耶(Lionel Baier)和费尔南梅尔高(Fernand Melgard)。

  “这种 选择很可能在艺术家之间、同时也在之间,发展一种纪录片文化。”电影史学家伊冯齐默尔曼(Yvonne Zimmermann) 评论说,她也是为数不多讲述纪录片著作之一的合作作者。“在像苏黎世这样一些城市,和其他国家相比,影院放映的影片数目尤其众多,每周日都会有新的纪 录片上映,对此也乐此不疲。”为数众多的电影论坛、各种各样的电影节-诸如主要为纪录片提供舞台的尼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Nyon Film Festival),或是关于电影的索洛图恩电影节(Solothurn Film Festival),都起到了使纪录片走近观众的作用。

  新“主角”

  “常 常,在面对一些仍是禁忌的题材,如移民、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或者简单的说,山区村民们生活的艰辛,电影可以的集体意识。”马西戈德堡继续 介绍说。亚历山大赛勒执导的《我们是意大利人》可以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该纪录片是首部以手法来讲述外国移民劳动力问题的影片。这部影片摄制于 1964年,那时,意大利移民被社会看成是个“问题”。

  因此,电影新流派赋予了新的人物形象以生命力:外国人、残疾人士、囚犯、村民、弃婴、党派的家以及艺术家。关于身份的题材和社会标志了电影最初10年的写照,直到今天,这些题材还是主流之一,同时占主导地位的纪录片还有对种族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报导。

  但 是,如果说,70年代社会的纪录片的导演多半是德语区导演,那么现在,法语区的导演们发展了一种新的流派-“有倾向性”流派,他们和过去比较富于 斗争性的态度保持距离,“像费尔南梅尔高或者让-斯特法尼布宏(Jean-Stphane Bron)这样的导演对不感兴趣,”阿兰博伊利亚特解释说,“他们的电影都跨越了社会问题,以比较轻松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而不是在创作一部演 说”。

  国际声誉

  破例出过零星几个明星后,故事片的就已不再辉煌。这可以归于以下几个原因-制片费用太高、缺少演员和制片人、甚至影片情节描述能力欠缺-这个客观情况使得故事片很少能吸引国际观众。

  然而,无论是在电影节上还是在影院里,出品的纪录片却受到了认可。曾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战地摄影师》(War Photographer) (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Christian Frei,2001年)在多个国家发行,拥有国际知名度的纪录片还包括《伊莉莎白?库伯勒-罗斯 》(Elisabeth Kbler-Ross) (导演斯蒂凡哈珀,Sten Haupt,2003年)、《一个女人和五头大象》(Die Frau mit den 5 Elenten) (导演瓦德姆杰德内科,Vadim Jendreyko,2009年)、《昆虫的声音》(Sounds of Insects) (导演彼得里克提,Peter Liecht,2009年)和《克里夫兰对抗华尔街》(Cleveland vs. Wall Street) (导演让-斯特法尼布宏,2010年)。

  在 阿兰博伊利亚特看来,与电影表现形式相比,这种成功可能与选择题材关系更大。“很少情况下,新出品的纪录片在风格上让人耳目一新,这如同面前有一种 艺术作品的标准模式一样,很可能和电视形式的影响有关系。”在这位洛桑大学的教授看来,应该主要注重于培养新导演和电影工作者,不仅仅要传授拍摄技 巧,也要教授电影史。

  一些导演可能也缺乏“大刀阔斧”的创作风格,马西戈德堡指出,然而,她强调“也正是他们拍出的电影,从题材和风格上,可能很难被国际观众所接受”,再者,这些影片应该起到文化间对话的作用。

  票房成功

  在,从1995-2012年间,最成功的纪录片当数法语影片《微观世界》(Microcosmos – Il popolo dellerba,又名《小》),该片由法语区导演克劳德纽利迪萨尼(Claude Nuridsany)和玛丽贝荷卢(Marie Prrenou)执导(观众人数381059)。

  至今还排名第十的首部纪录片《马尼马西,你为什么这么伤心?》(2002年),由弗里德里西卡普勒执导。观众人数达14.6万人,法语区只有940名观众,意大利语区315名。

  紧随其后的是法兰兹瑞齐勒(Franz Reichle)执导的《疗愈的知识》(Das Wissen vom Heilen,1997年,观众人数105231),让-斯特法尼布宏执导的《天才》(Il genio elvetico,2003年,观众人数105182),最后是艾丽斯斯密德(Alice Schmid)执导的《山区的孩子们》(Die Kinder von Napf,2011年,观众人数72311)。所有的意大利语纪录片的观众都没超过两万人。

  至于故事片,名列前茅的是贝蒂娜欧贝莉(Bettina Oberli)执导的《大器晚成》(Die Herbstzeitlosen,2006年,观众人数596503)。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执导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1997年)一直遥遥领先,仅在,观众人数就达到了1940608。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