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袁岳:一个真的读书人才能创业要做一个的读书人

※发布时间:2017-10-9 15:14:3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对一个企业家或创业者来说,这个世界哪有什么悲观?其他人觉得倒霉的,对另外一个人来说就是好消息。你觉得这些事做不了的,另外一些人就能做得了,那这些人做不了的生意就是另外那些做得了的人的机会。所以,这个世界上,关键的是你要知道和认识到会有什么样的机会、方和资源,会有什么样的模式去改变它、解决它。

  有的人说这个世界很悲观,我可以肯定你不爱读书,而且周围有一帮爱发牢骚的人,或者是你经常听经济学家的演讲。但是如果你跟一帮企业家在一起--企业家整天觉得有挣不完的钱。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企业家说生意不好做?因为这帮企业家是不读书的。他用的是旧方法,不知道新方向、新机会、新资源、新技术,所以他就会变得比较悲观。一旦你知道和认识新的事物,你可能对世界的看法就完全不同。

  我自己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我也愿意不断地支持、投资和孵化创业者,很重要的点是因为那些创业者都是用不同的方法去知道和认识新事物的,所以知识在创业者中一定是个普遍现象,他知道认识新的事物,不断地知道并认识新事物,所以他才会有这种一直向前走的径和机会。

  经常碰到有些朋友问我说,袁老师请给我推荐一本书,特别是读完之后就知道怎么挣钱的。我说有这本书的话,我还告诉你吗?世界上最重要的书基本上都不是讲挣钱的。凡是只要告诉你怎么快速赚钱的,除了他自己可以因此卖到钱以外,都是的。你能想到的非常棒的书,比如《孙子兵法》、《经》、《圣经》,哪一本书都不是给你讲怎么快速赚钱的。

  我昨天去陕西,有个地方的庙香火很盛,说我们这里的佛都很虔诚。我问他们在虔诚地做什么?他们说我们的香火很盛,而且特别灵,求什么得什么。我说那绝对不是真的佛的庙,因为佛的本质是讲究的,得的东西都是苦的来源。而且求什么得什么,这相当于巫术庙,都不是正的佛庙。

  人家说你怎么知道的,因为佛不是这样的,佛第一个告诉你第一不要偶像,然后佛的本质是空,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舍才是要追求的。虽然我不是佛,但是我读过不少。当初选择些什么的时候就看了不少这些东西,所以我知道这些。

  一个的阅读者不是别人读了什么你就跟着读什么。简单地说,一个人控制你思想的方法就是指定内容让你读,我能控制你。所以为什么有的领导经常号召你要读这个书,或者专门出个书让你读,就是想控制你。

  其实,大家看得见的是你的,看不见的是你知识的形体。你有自己的爱好,你有自己爱读的部分,你有读得得意的部分,你有读得特有感觉的部分,那些东西在里面就构成了一个不怎么看得见的心理,但是一沟通、一说话、一分享,就知道你那个知识的形体有多高。

  开卷有益。不过,不同的人开的卷是不一样的,那么应该开什么卷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是一个成年人的行为。不要简单地听有人推荐什么书就去看。我认为,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是一个的读书人,只有读书,后来才会有的人格。

  我7岁的时候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要环游世界。我两个星期以前从梵蒂冈回来,梵蒂冈是我游历的第126个国家。我属于社交面很广泛的类型,然而我遇到过的人中间,只有一个人曾跟我说比我多去过两个国家,那个人是沈国放先生,以前的部长助理。那时我去了124个国家,他去了126个国家。

  一个人为什么乐观?假如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想结局这个问题,美国人有一种方法,我还知道乌干达人有一种方法……你知道这个世界是天无绝人之道的,而这个道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旅行之后,才可知道道在哪里。

  为什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行就是行道。那万里代表什么?知识不会完全地被某一个民族掌握,世界上不同的人民在用不同的文化范式观察这个世界,从而掌握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工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旅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人文的旅行可以让我们不仅仅从已经习惯了的中国人的范式看世界,还会懂得用乌兹别克斯坦人的范式看世界,也可以用白俄罗斯人的角度看世界,还能用梵蒂冈的角度看世界,还可以用冰岛人的角度看世界……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中国人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很自然,中国的菜是最好吃的,中国人的方法可以是最好的。但是不见得,外国人看不明白我们。留学的时候,老外总觉得中国学生怪。我问哪里怪?他说你们怎么每一个人都那么认真学习?一天到晚学习,你生活在哪?而我们觉得学习不就是生活吗,生活不就是学习吗,作为一个学生难道还有其他生活吗?不对啊。

  拉丁美洲同学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晚天读书业,他们天天晚上泡妞、唱歌。关键在第二天早上发言的时候,因为我们看了一个晚上的书,发言的时候显得有一点呆板。拉丁美洲的同学一个晚上没有看作业,发言的时候很活跃。我总觉得发言的时候根本不是我们中国学生的主场,主场的是拉丁美洲同学。老师说很有意思,但是跟我昨天的要求不一样。他说对啊,我没有看书啊。

  中国同学虽然不活跃,但是中国同学一般会比拉丁美洲同学更棒一点,因为我们看书了。因为我们不仅仅能够表达自己,我们还能够知道很多其他人说了,什么以及其他人干了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强项。中国人很容易察觉其他人干了什么,开始的时候有一点鹦鹉学舌,后来的时候多学一点,后来听起来有一点不一样。

  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人不是传承的,中国人最棒的东西是居于世界的中央,向全世界,什么都学习,学到最后一锅煮、乱炖,看不出什么玩意,这叫中国货。所以我认为中国人最重要的学问是融会贯通。这就是我理解的中国的东西。

  自古以来唐朝、汉朝、宋朝,这些伟大的朝代都不是关着门从前一个朝代继承过来的。唐朝就把隋朝了,到了明朝不要元朝的,只有到了清朝要继承一点明朝的,为什么?因为不知道怎么造房子,传承就多一点。以至于我们今天以为明清的建筑就是中国建筑。

  我在买的一幢别墅是中国唐式的建筑,那比安徽人建筑演示出来的明清建筑舒服多了,这感觉完全不一样。因为安徽人发财之后总把墙砌得高高的,窗户做得小小的。唐朝那时候大气多了。我只是告诉你,中国人,既有唐、也有明,也有很多东西的。而且最棒的地方在什么呢?在于和融汇。

  本质上我作为一个读书人有很多人文的观点,你说这到底是对还是不对?谁是那个裁判者?不过你可以站队,比如我比较同意他的观点,或者我觉得我跟你共同语言。说实话这就是帮派。观点的靠近,共同语言而已,不代表对和不对。

  我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学到的最重要的观念就是,重点在于发言,不在于。因为每个人的观点都有机会发表出来,不是说你代表右的就不能说,你代表左的就可以说,或者左的不能说,右的就可以说。大家都可以说,利益集团怎么就不能发言,每个人都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只是大家都要有发言的机会而已。

  王侯将相写的王侯将相,而且是胜的王侯将相写了另外一些跟他有关联的王侯将相,把其他的人都说成坏蛋。就是一个坏蛋当上了老大,然后把其他的都说成坏蛋。他说那是一个文字游戏。我们今天打的是网络游戏,而网络游戏代表新的生产力,文字游戏代表旧的生产力。

  今天很多人根本不用读书,却有读书的效果。为什么?因为过去我们把知识和信息分开,信息是一条一条的零碎的东西,我们认为知识是成片成片的系统的东西,而零碎的东西是不能代表系统的,系统的东西是用于零碎的。这是谁说的?自古以来就这么说的。但是问题在于,自古以来没有互联网,而互联网现在才有的。如果我们掌握很多的碎片,碎片多的程度以及更新的速度都比以前快得多的话,在动态的信息中间其实可以不断地构建我们新的知识体系。而我们传统的人很有意思,读书少的人其实会被旧知识锁定。

  我有同学在大学创业卖馄饨,后来变成馄饨店的老板了。为什么?因为被卖馄饨店的体系锁定了。后来这个同学没有创业,直接做了一个物联网,五年过去,物联网比他先进。为什么?知识不仅仅有Positive(积极的)的功效,可以Support(支持)你,但是某种意义上说,有限的知识可以锁定你。所以我们今天之所以讲全球化,其实我强调的是多元视角。

  读书,读少了,读慢了,慢慢读书的样子和读一两本书的样子很容易被知识锁定,被一些旧的知识锁定。所以在这个意义我至少是一个非常推崇快速阅读的人,而且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一目十行为什么不行?一目十行是一种技能。神枪手甩手一就打准了,不会打枪的,瞄半天还是没有打准。我们很多人很懒,到现在都只读过两本书,而且还是教科书,一本语文书、一本算术书,还觉得学问比我们秦朔老师还大。

  我们在接触知识库的时候,会把一本书看作一个角度,这些角度可以提供给我们有趣的东西。我自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刚刚读完《哈佛中国史》,这套书太棒了,这套书可以看外国人是怎么说中国的。

  比如说宋朝为什么不爱打仗?宋朝是一个特别不爱打仗的朝代,而且因为不爱打仗,宋朝是中国有史以来所有朝代中间P最高的国家,但是宋朝又是一个国土面积最小的朝代。很有意思吧?你们还记得,宋朝与辽朝(契丹)签订了檀渊之盟,每年输送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但没有关系,因为不打仗的线万匹绢。但只要一打仗,产量就会下降。后来又不行了,又跟人家签,又给人家三十万匹,那时候变成了一年不打仗可以产生200万匹的绢。所以这就是宋朝屡屡签城下之盟。但是没有关系,签完城下之盟,经济就往前快速地发展。

  后面解读为什么岳飞要被?因为岳飞如果不被的话,他除了会把前面的老引回来,还有如果他去打仗了,就会影响经济建设。所以从这个有意思的角度来解释,不管对或不对,但是很有意思地提供了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件事情。

  最有意思的是解释为什么从元明之后,主义开始兴起。他说因为一个小冰川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洪水、洪汛的规模增加。元朝和宋朝相比较,增加了七倍以上的洪水和。那个时候叫做见龙事件,意思就是看见龙了。黄河和淮河经常决堤,这种事情已经变成了普通人没有办法控制,必须依靠国家统一的进行组织的事情。随着这种统一的事件、统一组织的调动,举国之力做的事越来越多,最后这个国家就变得集中机制越来越强大。

  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解读了一些我们过去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而没有看到的东西,或者是用传统的史实轻易看不到的东西。历史上有鸦片战争。告诉我们鸦片战争打完了中国对英国还是有贸易优势。原因是什么?英国人忙活半天赚我们鸦片的钱,但我们依然赚它的茶叶的钱。而且这个茶叶怎么生产,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有一点印度的土茶,但没有办法把它卖得很好。

  那个时候因为我们掌握这个核心技术,所以我们茶叶的价钱是由中国自己来定,因此我们在贸易中间依然占有很大的利差,就是靠茶叶赚来的。这就讲了东印度公司组织力量把中国茶叶的方法、茶叶种苗、茶叶人才偷出去,放到印度去种植、生产和落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但是让我们知道了生产力的转移和贸易优势的建立。

  一带一的核心国家里,我们一共有70个国家,我去了59个,我去每个国家之前先做一件事,那就是看这个国家的历史。但是波罗的海这个国家没有史,不过我特别推荐大家去看《波罗的海史》,这是我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的一套系列的书,它是基本上涉及了一带一的主要国家。有《津巴布韦史》、《孟加拉国史》、《斯里兰卡史》,而且最重要的是有2/3的书都特别棒,它不是用传统写大历史的方法写,它由很棒的故事组成,看得人非常过瘾。

  其实很多书是不经意间发现的,《南通张季直先生》这本书是南通清代最后一位恩科状元张謇先生的儿子写他爸爸的。因为张謇先生很特别,他是读书人、企业家、一介教育家,而且他提出了一个观点,把实业和教育结合起来才是救国之道。当然我强调的不是这个,我讲的是张謇先生的世界观。

  张謇先生一辈子只去过日本,当他从日本回来的时候,发现中国的私塾的教育模式不行,于是开始做国民小学、国民初中、国民中学的体系。在南通以及张謇先生后来做的垦区,每16华里设一所小学,每16所小学设一所初中,每16所初中设一所高中,每16所高中设一所师范大学,这是他建立起来的从南通向北垦区的教学体系。

  张謇先生自己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其他的大臣都是搞社交。张謇先生就自己到日本小学里面拿一个尺子跪在地上量多长、多宽、多高,量完之后干什么?再量日本学生的身高多少,回来就计算了一个身高和椅高、桌高的比例,包括窗户有多宽、多长、多高。过去的私塾一般是在祠堂里面,而祠堂里面普遍的进光都不好,尤其是徽派建筑。实际上过去读秀才的中国小孩很早就已经是近视眼了,不懂得戴眼镜,到后来眼睛不好,眼光不好,事情就做不好了。

  后来张謇先生做的小学,从进光量和建筑的科学性来说,日本人矮,缺钙,老吃鱼什么的,缺钙。中国孩子比他高一点,所以同样放大,这个椅子多高、桌子多高、窗户多高,最后做出来的时候,日本人看了张謇先生建的学校,都觉得很棒,比日本人做得好。

  清代末年的时候张謇先生做水利,让荷兰人来干活,让医学院的美国人来干活,还给人家讲道理,最后给人家的工资还没有那么高,活干了很多。最后老爸死了,儿子继续派来干活。为什么?张謇先生说他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很多人都不太明白。其实张謇先生建设的南通,在那时真的是一个理想国。

  卢作孚先生前半辈子生意做得很好,后来访问南通,他说原来我做的事情跟张謇先生做的城市相比,差太远了。其实张謇先生有一个总体的梦想,他做的南通是一个小中国的样式。后来作为的角度没有这样一个机会。张謇先生从读书亲知识的角度来理解世界,但其实他只去过日本,他对世界的其他部分了解都不是很多。

  梅兰芳先生和欧阳宇先生两个人是有过节的,一位是北派的,一位是南派的。张謇先生把他们两个人都叫到了梅欧阁,告诉他们,我们都是做艺术的,有本事不要看不起谁。欧阳宇到唱,梅兰芳到上海唱。唱得让听众都认可,你们就是很棒的。他们两个换了场子,后来他们都唱得很棒,张謇先生就跟他们说你们不要翘尾巴。梅先生如果能够到美国唱,美国人都会觉得我们的艺术很棒,那才是棒。所以《梅兰芳》那部电影是梅先生最后到美国纽约演出,梅先生去的时候差一万块美金都是张謇先生给他的。梅兰芳先生在纽约盛大演出成功的时候,张謇先生在演出前四天去世了。

  我想用张謇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我今天的结尾,他说:一个人若去办一县的事情,应当有一省的目光;若去办一省的事情,就应该有一国的目光;一个人若去办一国的事情,就应该有世界的目光,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办好。他另外一句话是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人若能做一两个事业,你可以跟草木同生,就不会和草木同锈。

  张謇先生那时候创造了511个事业,创造了24个中国第一。你要知道所有这些事情在这之前都没有人做过。它们怎么来的?张謇先生在很大程度上不懂外语,但是他读了很多外语资料,还资助过很多人留学,还让留学后代人的学生给他推荐资料,好让他了解这个世界。

  我们今天是一个新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人比以往任何的时候,能走出去的半径都要更大。作为一个中国人固然有民族自豪感的时候,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今天中国人需要更有世界的目光,有对世界的知识。当我们出去的时候,外国人知道跟中国人是可以交流和沟通的。因为只有我们理解、了解关于其它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知识,我们在知识体和知识体之间才能有更好的沟通。

  推荐:

  

住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