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多学科协同推进社会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19-8-23 7:49:4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梦见小男孩拉屎空间和时间是描述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两个基本维度。长期以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时间维度较为受到重视,空间维度的研究或多或少地有所忽视。在人文社会科学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空间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将空间思维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来,空间视角的引入有望拓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领域。围绕空间研究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叶超。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背景下,社会地理学研究日渐受到关注,社会空间—社会脉络成为理解城乡变化和社会转型的重要视角。社会空间的研究成为社会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和领域,您如何看待空间—社会视角的引入对于社会学或地理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叶超:空间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结合,一方面有其学术背景,另一方面也有现实的影响。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列斐伏尔、福柯等思想家对空间问题的强调、关注和思考,引发不同学科研究空间问题,并且把空间问题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由此出现人文社科界的“空间转向”,空间研究成为热潮。21世纪可以说是空间的世纪,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现实生活,空间成为中心。

  空间与社会是交互作用的,所以,空间其实是社会空间。日常生活嵌入空间,空间亦被日常生活形塑。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空间的关注远胜于对社会空间的关注,而现代性的来临却凸显了社会空间的重要作用,对社会空间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科学界的热点话题。

  空间是很多学科所关注的问题。在自然空间转向社会空间的背景下,空间不仅关乎地理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也与其他学科,比如说文艺学、哲学、马克思主义以及建筑学等密切相关,包括其他一些自然科学也涉及到了空间问题。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是研究空间问题的重要学科,但从本身来讲,空间问题是跨学科的,并不只是属于某一个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网:传统而言,对空间的研究和关注是地理学的范畴,有观点认为,对空间的研究要摆脱传统的视野,强调人本需求的社会空间的关注和研究。您如何评价这一观点?在推进社会空间的研究中,应该如何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叶超:在空间研究中,需要打破学科界限去看待空间,尤其对社会空间而言是如此。社会学和地理学对社会空间研究各有特色,并衍生出社会地理学这个子学科,也说明了在跨学科交叉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对接起来,形成对于社会空间的多尺度研究,这是未来趋势。

  中国已进入社会转型期,重要标志是从以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推进以人为本社会的建设。我们应人文主义,而不是狭义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有两个层面,在人(个体)的层面,个体的价值观、个性、感情、心理与空间、地方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文化层面,自然、历史、哲学、社会和组织行为等也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面对社会转型期的问题,从社会空间视角出发,社会学和地理学方法的交叉融合有望推进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通过社会学的阶层分析以及地理学的多尺度视角和方法,对社会各阶层的空间尤其是对于的空间进行重点研究,把社会和空间结合起来,既凸显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价值关怀,又突出了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方法导向。平衡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弥补不同社会空间尺度如城乡、区域、社区等的裂隙,将是现实研究的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对于社会空间的研究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多学科协同推进十分重要,要融合地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您看来,未来应如何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叶超:对于复杂和广泛的社会空间问题来讲,研究者要树立问题意识,并始终问题导向。社会空间是社会和空间之间错综交织、相互作用的动态多面体或连续过程,需要社会学、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地理学擅长的是多尺度的研究,从地方到全球,从个体到社区、城市、乡村进行分析和空间刻画;社会学擅长的是对不同的社群进行分析,这两种方应结合起来。

  最重要的其实是方法的整合:摒弃学科界限,进行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既不是以某一个学科为范式,画地为牢,也不是学科之间大而无当的表面结合,而是应从具体的社会空间问题出发,根据所要面对的群体以及课题的研究对象和不同尺度,真正实现跨学科方法的交叉融合。比如,在大尺度上,可以运用大数据和量化分析方法,而在小尺度上,则选择问卷和田野考察等方法。在方的角度看,要多学科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方的统摄,而不仅是零散的方法。

  财成国际

住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