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满族习俗文化的传承与提升

※发布时间:2023-3-19 0:28:40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满族主要聚居在辽阔的东北三省,其中又以分布的最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满族习俗文化也发生着变化。

  满族服饰在历史的变迁中,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满族的文化和思想。满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演变阶段:首先是肃慎、挹娄时期,这个时期是以动物的皮毛作为衣物,基本上是直接披在身上,没有细致缝补的工艺。其次是勿吉、靺鞨时期,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布裙、头饰,说明满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开始萌芽,有了对美的追求。再次是女真(辽宋金元明)时期,它分为兴起、兴盛、衰落、再度兴起四个阶段,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后,服饰开始出现等级观念、有了固定的穿戴形式、服饰的样式也有所增加,呈现出服饰多样性的特点。最后一个演变阶段是清代时期,它是满族服饰文化的正式形成时期,此后完整的满服体系逐渐表露出来。总体来说,前三个时期是满族的先民服饰,清朝之后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

  在封建社会,满族的婚姻家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门第之见,盛行早婚和娶大龄女。二是包办婚姻。满族男女订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男方和女方家是世交,并且有意愿亲上加亲,便托媒人联姻;另一种是男女双方家庭没有交集,经媒人介绍联姻。三是婚姻仪式繁琐。男女从订婚到结婚的程序很多,比如订婚有“议婚”“放小定”和“放大定”等;结婚时有“打下处”“射三箭”“跨火盆”等习俗,所以满族男女成婚时间都比较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社会发生巨大改变,它对满族的婚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首先是婚姻,现在一个家庭的组建取决于男女双方的意愿,父母则是给予意见而不多加。然后是结婚仪式简单化,从订婚到结婚的时间大大缩短,并且婚礼的繁琐仪式也趋向简约。

  在历史上,满族以火为代表的自然神、以鹰为领头的动物神和他们有着伟大创造的英雄祖先等。萨满教以萨满作为和神灵沟通的使者,以达到祈福的目的。而萨满与神灵沟通的渠道则是祭祀,祭祀则分为祭家神和放大神两种,但是清朝之后,放大神逐渐停止,改为只祭家神,并且删减掉许多的祭祀仪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入,满族的祭祀活动也基本取消,满族人民开始用现代的手段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满族的饮食文化是在女真人的传统饮食基础上又吸收其他民族的饮食习惯而确立起来的。满族喜欢面食、黏食,比如粘豆包、豆面卷、黄面饼等。满族自古以来就有养家畜的习惯,因此满族多喜肉食,并且发明出许多独特的食用方法,如烧烤、乱炖等,主要的菜色有:氽白肉、烤乳猪、腊肉、酱肉等。

  满族的房屋基本为方形,大多数是由木头或者土坯叠造而成,屋内分东西厢房,并设有火炕,以供取暖使用。现代社会的满族人民已经很少居住这种房屋,满族人民基本都移居楼房,并且已经适应现代的居住。满族的土炕在农村地区还是普遍使用的,但也是经过简化的,居住更加方便。

  满族习俗文化主要经历了两大方面的改变:一方面是文化的重构,即革除封建的、不合理的、不符合现代社会观念的因素;另一方面是文化的现代性提升,即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性的观念。满族习俗文化的变迁是潜移默化的,默默地改变封建文化中的糟粕,着优秀文化的继承,减少着因急剧变迁而带来的文化冲击。所谓变迁,变的是外在形式,变的是文化的糟粕,而真正的文化的精华是作为一个有自信心的民族永远不会抛弃的东西,这就是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