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6日讯 “饮福叨尝酒满壶,通红火炭就圆炉。年头年尾空还愿,到底钱神有也无。”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人们对春节的重视程度也不言而喻。在苏州,老苏州过年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昨天,本报记者走访了多个老苏州家庭,和他们面对面交流过年的习俗,感受他们身边的年味。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如果你还在抱怨苏城的街头没有一点点年味的话,那么你去逛逛山塘街。昨天上午,挤过拥堵的人群,记者来到山塘街450号杨家根的家中,这里也一片喜庆的氛围,虎丘街道桐星社区工作人员和虎丘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上门给老人送福、帮老人贴春联。老杨的老伴赶紧拿出了糖果分给孩子,这似乎就是一个过年的节奏。而在山塘街401号的吴金元的家中,他的孙子,今年上六年级的吴钰斌正在挥毫泼墨,为爷爷和附近的邻居书写春联。
看着孩子为自己家上鲜红的春联,今年73岁的杨家根一下子“穿越”到了自己的童年。老杨说,小时候,自己的父亲一般都是请家住石塔头的一位书法家书写春联,等到吃完团圆饭后,一家人一起欢欢喜喜地春联。春联贴完后,封上门前的老井,关门守岁。老杨说,以前,只有大门上贴春联,家里的门上基本不贴,一般也都是在贴好“福”字后再贴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提到春节,除了置办年货外,贴春联是不可或缺的。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清人顾禄撰写的《清嘉录》记载:居人更换春帖,曰“春联”。先除夕一二十日,塾师与学书儿书写以卖,榜于门曰“春联处”。多写千金、百顺,宜春、迪吉,一财、二喜及家声、世泽等语为门联。周泰《姑苏竹枝词》云:“学书儿童弄笔勤,春联副副卖斯文。人来问价增三倍,不使鹅群笼右军。”
春联,起源于桃符,即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春联的盛况。“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传统中,贴春联时,一般为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也是从右至左。
接受记者采访时,苏州博物馆研究员、民俗专家沈建东说,苏州自古文风昌盛,民间贴春联的习俗盛行不衰,自入腊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春联不仅满足了人们辟邪的心理,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贴春联的同时少不了贴“福”字,对于这个“福”字,有人正贴也有人倒贴,用倒贴来谐音“福到”。杨家根说,老苏州人一般不倒贴“福”字,而将“福”字正贴,寓意着顺当。民间民俗专家郑凤鸣告诉记者,“福”字正贴还是倒贴曾有过争议。他说,年味就像这个“福”字,不用讲求形式,怎么贴都可以,只要你感受到了快乐。不少人以为“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事实上这是个将错就错的“口彩”。在传统民俗中,只有三种情况才能倒着贴“福”:一是有人家上年遇到大灾,为了扭转运气才会倒着贴;二是马桶、脚盆、痰盂、垃圾桶上的“福”字倒着贴,意思是把不好的东西倒出去;在屋内的柜子上也要倒贴福字,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掸完檐尘,干干净净迎新年
昨天上午10点多,兴隆桥社区56间2号103室的老苏州许明英正在厨房的水龙头前打水,准备打扫卫生。就在此时,兴隆桥社区的两位社工和明新保洁公司的三位保洁人员敲响了许明英家的门:“许阿婆,快过年了,我们专程上门来看望您,顺便帮您掸掸‘檐尘’。”看到社区和保洁公司上门为自己“掸檐尘”,许明英如释重负:太感谢你们“啦,我也正准备‘掸檐尘’呢,不过我一个人做不来啦,幸好你们赶来帮我。”进门后,三位保洁员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先拿来一把扫帚和一根竹竿,将扫帚绑在竹竿上,然后将老人家中天花板上的灰尘、墙角的蜘蛛网等一一清理干净。最后,三位保洁员打来清水,将老人家中的家具、窗玻璃等都仔仔细细地擦拭了一遍。
许明英说,她每年过年前都要“掸檐尘”。许明英告诉记者,关于“掸檐尘”的来历,民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她小时候听家里的长辈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三尸神在玉帝面前生事,把描述得丑陋不堪。一次。三尸神密报,在天帝,想谋反。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查明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神灵的人家,将其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以作记号。玉皇大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就要进行惩罚。幸好灶君及时发现了三尸神的,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最后,灶王爷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大家遵照灶王爷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结果三尸神的没有,反而被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沈建东说,苏州人过年,有很多习俗,“掸檐尘”就是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个习俗,《清嘉录》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庐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每到岁末,苏州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
昨天一大早,家住横街社区光荣墩13号的谢秀珍到横街上赶了个早集,买了大草鱼、一只鸡、一些肋条肉和青菜及黄豆芽。买完这些菜后,86岁的谢秀珍大包小包地将这些菜全部带回家中,到家后,谢秀珍先将买回来的鸡、肋条肉等一一放进冰箱内冷藏,然后将一条已经在鱼摊上请摊主帮忙杀好的草鱼拿出来,用清水洗净的血水和残留的鳞片,准备下午进行腌制。谢秀珍告诉记者,这几天她天天都在往横街上跑,购置各类菜品,一来是为过年做准备,二来是为了大年夜祭祖准备材料。因为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她一次性买不完,所以干脆分几次购置。
谢秀珍回忆说,自从她记事开始,家里每逢过年都要祭祖,一般都是大年夜进行,而且是在一家人吃年夜饭之前进行。过年对小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时候,春节前后,一家人聚在一起总是其乐融融,充满欢声笑语,就算偶尔调皮,大人也都会一笑了之,不会责备她。但唯独在祭祖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们对待这件事总是特别重视,当时的谢秀珍尚不懂事,只是看着满桌的菜肴,希望快点吃年夜饭。“现在我了解了,祭祖对于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种仪式,那是我们缅怀先祖的一种方式,所以,大家才会如此认真地对待。”谢秀珍说。
沈建东告诉记者,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祖先神灵可以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追始,祈求。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是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表达对先祖的缅怀。
《清嘉录》记载:“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周泰《姑苏竹枝词》云:妻孥一室话‘团圆,鱼肉瓜茄杂果盘。下箸频教听谶语,家家家里合家欢。’”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在苏州,人们对年夜饭的重视程度自然也是不言而喻。家住泗井巷15号的八旬老人周连泉是个地地道道的老苏州,周连泉告诉记者,现在过年年味已经越来越淡了,周连泉回忆说,他小时候家在司前街,每到除夕,家里人首先要布置一个长桌,放上万年青,还要放一个斗,斗里铺上米,再放上一颗用红线扎起来的长生果,两者都寓意健康长寿,苏州人都喜欢讨个口彩。”周连泉乐呵呵地说。“
周连泉告诉记者,当年家家户户都是用土灶做饭的,一般的人家用的是两眼灶,大户人家则要用到三眼灶。关于年夜饭老苏州吃些什么,讲究可多了。首先是冷盘,在苏州人年夜饭的饭桌上,苏式油爆虾、爆鱼、凉拌海蜇皮、白斩鸡、如意菜是最常见的几种冷盘,其中尤以如意菜最令周连泉印象深刻。周连泉告诉记者,所谓如意菜,其实就是黄豆芽烧油豆腐,因为黄豆芽形似如意,所以苏州人就将这道菜命名为“如意菜”,表达了人们祈求来年万事如意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冷盘过后是热菜,而清炒虾仁绝对是苏州人年夜饭中必备的一道热菜,虾仁因为在苏州话中与“欢迎”谐音,所以特别受苏州人青睐。其他诸如清炒蹄筋、笋干烧肉、水芹炒豆干、酱汁肉、清蒸鳜鱼等,也都是老苏州年夜饭菜单上的常客。这些菜之后,上桌的是年夜饭的主角——三件子,所谓“三件子”,指的是鸡、鸭和蹄髈,将这三样食材一起放入砂锅中,文火慢炖4、5个小时,端上桌后,一打开砂锅盖子,一股热气升起,立刻让年夜饭的气氛变得温暖不少。
沈建东说,年夜饭常讲究的一顿饭,也是中国人最在意的一顿饭。所以不管火车、汽车多么拥挤,大家也一定要在除夕夜赶回家中吃这顿年夜饭。这就是一种民俗,而且我们从小到大已经进入这个民俗里面,它有一个心理的定式,到了这个时候不回家吃年夜饭,总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因为年夜饭除了是吃饭外,还包含了回家看望父母、一家团聚,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因此这个民俗我们一定要继续传承下去。
在经过了连续几天的暴雨之后,南京溧水区的多处农田被毁,房屋被淹,防汛形势非常严峻,当地也启动了防汛的紧急预案,一共6000多人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记者来到溧水区灾情最严重的洪蓝镇青锋村,这里也是石臼湖的西北圩,积水已经没过了人的脚踝,很难再往前行走了。为了到达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记者乘坐村民们的小船前往,经过十多分钟的行程后,终于来到了大堤上。
题图为暴雨中的南京、苏州、常州街头。苏阳王建康陈暐摄昨日,高淳公养护人员正在准备防汛围挡物资。孔捷邵丹摄暴雨、大暴雨!截至2日14时,太湖水位4.48米,超警戒水位0.68米。苏南运河常州、无锡和苏州水位分别为5.62米、5.08米和4.71米,分别较前一日上涨1.04米、0.81米和0.61米,超警戒水位1.32米、1.18米和0.91米,其中苏州站超历史最高水位0.11米……1日、2日,我省江淮之间及沿江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
考完的学生们走起了红地毯赵杰摄英国脱欧、巴黎、屠呦呦获诺贝尔、二孩政策……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些热点昨天都出现在了南京外国语学校2016小升初英语能力测试题中,不过,很多都是作为背景出现的。校方表示,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有望取得好成绩。据悉,今年有近2700名小学毕业生参加考试,将录取340人。因为南外小升初明年改面测,今年是笔试的最后一年。
最近的南京梅雨天潮湿闷热温度高,不少乘坐地铁的市民都在途中出现意外,有的是因为低血糖引起眩晕,有的甚至出现了中暑症状。地铁警方提醒,颅脑疾患病人、老年人以及体质不好的乘客乘坐地铁出行时,尽量避开早晚高峰,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品和补充能量的小食品。
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54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53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