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读《西方哲学史》的点滴感想

※发布时间:2017-6-28 23:15:34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其实我怀疑,这个版本是不是有所偏差,毕竟一般学术著作都是以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主流,后来我上网对比了下,感觉应该是旧版有伍德的补遗,况且那时代翻译的著作,意识形态比较重;而日报的这个版本,目录不如前版那么条理清晰,但也对伍德补遗有所取舍,应该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著。

  之前,我是抱着想读“后现代书系”的心态以这本《西方哲学史》书为前菜的,毕竟不懂历史,无以了解该学科。况且,我作为一个小说创作者,文史哲,逃不过去。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唯物主义。以前我也读过马克思主义,但更觉得他是一个经济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据说梯利也是这一观点,所以他的哲学史里没有介绍马克思的思想体系。

  希腊时期,思想家本能地问: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这是对和对内里的探索,就像一个小孩子。

  中世纪,教者望天:一切之本原如何。存在的目的如何。关于时空及一切事物的开端与终结,逐渐地建立人类之,认为世界乃如“一切事物总有事物的工程师”。

  近代以来,通过启蒙运动,哲学家以科学、、经验、思维、实在解释一切,哲学是关于知识的理论,是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科学。

  现代伊始,因为科学逐步击溃人类心灵的自恋,所以发在主义,哲学尝试脱离,步履蹒跚地追挽人类、灵魂的伟大。

  我看来,它也是关于人类自恋的历史。不同时期,受着科学、、文化的影响,不断有思想家提出新理论,反驳先哲,这样挺好,热热闹闹。

  但哲学家总是孤独的,他们也许毕生去钻研一些问题,去反驳某些前人毕生钻研的问题……反反复复,不是牵一发而动群体,只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冒一个、再冒一个声音,此呼彼应。

  我不是欧洲中心主义者,却诚然,如此恢弘的思想史,我们的文化自愧不如,别的地方更无以比之。他们吵吵嚷嚷,我们只有一把腔,喊了两千多年。他们,我们步伐齐整。

  可悲的是,我们的国家我们以唯物主义,所以看主义的哲学史,总隔着一面墙,穿不透,似懂,有觉得那些理论可笑。然而反观马克思主义,又不严谨,或许我没有深读之。唯物,我也不敢断言,还是觉得我站在外面看看,听听,这样挺好。我又不是哲学家,不必硬要说个定夺。

  推荐:

  

住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