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学统计的瞧不起搞计量的?数量经济学的尴尬

※发布时间:2018-1-7 19:35:0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作为在校生,在实习和日常生活中常会被问到: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当我们回答说是“数量经济学专业”后,结合亲身经验,可以说在 5% 的置信度水平下,所有人都会露出疑惑的眼神。而当我说完“我们专业属于统计学系”的时候,还没等我更多解释,那种疑惑的眼神似乎就会变淡很多。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说:学术界挺有意思,学数学的瞧不起学统计的, 学统计的瞧不起搞计量的,搞计量的瞧不起做的。

  北大计量经济学教授朱家祥就指出,一般而言,计量经济学家的统计功底不如统计学家,但是比他们多懂了些经济学;同时,计量经济学家的经济功底又不如经济学家,但却比他们多懂了些统计学。

  李子奈教授曾多次撰文呼吁,“我国数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分离是暂时的”。因此也有学者指出:数量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科分类中特有的,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而产生的,那么它将随着中国经济学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在它与经济学的融合中,这是中国数量经济学的历史归宿。

  这些事实的存在未免使数量经济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作为一名数量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我不得不好好反思一下我们所学的专业,以及这些说法和现实存在的原因。

  “数量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学自己命名的,可以说是中国所特有”,它的建立可以1979 年中国数量经济研究会(后改为数量经济学会)的成立为标志,学会将“数量经济学” 定义为:“数量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以及计算机研究经济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数量经济学则是数理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的统称,是数学化和定量化的经济学。而它们是现代经济学中两个不同的分支学科,前者是经济学的数学化,后者是经济学的定量化,从方法上考察,数理经济学用定性分析提供基础理论,计量经济学根据这些定性分析去定量地计算各种参数。

  新中国数量经济学的研究是从 50 年代末期开始的,模仿的是前苏联的研究模式。1957 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涅姆钦诺夫(1894-1964)访问中国经济研究所, 介绍了数量经济的研究方法。1959年,孙冶方、刘国光访问苏联,孙冶方回国后和杨坚白商议,先指定乌家培专门研究经济数学方法,后又在当时经济研究所的国民经济平衡组内设经济学小组,有乌家培和张守一等。1961年, 乌家培发表《谈谈经济数学方法》(,1961 年 8 月 1 日),是新中国第一篇关于数量经济学的专门论文。

  1979 年,由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于光远号召召开座谈会,并拍板把经济数学方法改名为“数量经济学”,英文名称为Quantitative Economics。会后成立中国数量经济研究会(1984 年改为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并出版了会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 9 8 2 年召开了第一届数量经济学会。1981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成立了数量经济研究室, 1982年该室又和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现代管理研究室及技术经济研究所一起, 合并为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自 1979 年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成立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 10 余所院校也相继成立数量经济研究所,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我国教育部开始批准设立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点。1998 年经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计量经济学”已确认为经济类各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这标志着我国计量经济学科研、教育和应用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数量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才有 50 多年的历史,而统计学却是可以从“结绳记事”算起其历史渊源的学科,且具有现代意义的统计学发展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因此统计学的认知度定比数量经济学高很多。还有一个原因是,目前我国的数量经济学学科在大学的开设是从硕士阶段开始的。

  数量经济学与统计学之间是存在根本性差异的。一方面,统计学通常是显示事物本身是什么样的,譬如,根据统计知识可以说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和消费状况,也可以根据统计资料来显示一种事物的分布状态;另一方面,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却需要根据统计提供的事实,进一步指出这些事实的来源和后果,阐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因此,如果数量经济学的研究仅仅是提供事实,而不去进一步了解事实之间的相互联系;那么,它显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更不能由此提出政策。事实上,欧美学术界对这两门学科的性质往往区分得非常清楚:一个是提供事实,一个是机理探讨。

  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更一般地说,前者侧重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还包括一定的推算或推断,后者侧重于经济理论的验证和经济政策的评议;前者大多讨论单个变量的变化规律,后者则主要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看到数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与统计学职能的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数量经济学研究范围的局限性,而统计学因为其长期的历史沉淀,其研究领域也就更加的宽广,包括数理统计学、自然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等。

  也正因为如此,就会产生“学统计的瞧不起搞计量的”的现象。因为在他们看来数量经济学只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但从“术业有专攻”的角度来说,他们却忽略了数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统计学的部分。

  在之前的论述中我们指出数量经济学是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统称,是数学化和定量化的经济学。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数理经济学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真正的数理经济学研究要求研究者有非常高的数学要求,它得出的理论要有现实意义。也要求学者有非常广博的经济学素养和其他社会科学知识,因而真正能够从事数理建模研究的学者并不多。但目前我国能够兼具这两种素质的研究者是比较少的,致使目前我国数理经济学的研究缺乏理论一定的创新,照搬研究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学者照搬学者已经提出的一些数理模型,从而使其研究缺乏实质性的模型创新。更为甚者,在对主流经济学中的假设前提和思维方式缺乏足够理解的情况下,他们却想当然地进行一些画蛇添足的修改,以期实现其本土化应用,反而扭曲或肢解了其原本模型的真实含义。

  (1)研究者经济学理底的缺乏。自计量经济学诞生起,其研究者就注重事物内在作用机理的探索,这需要非常广博的经济学理论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然而,随着功利主义在学术界中的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出于功利主义目的(为了尽早地获得职称、职位等)而开始撰写计量分析文章。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素养,这类文章逐渐偏离了机理的探讨,而使计量模型日益流于形式。结果,有关分析的文章基本上开始落入了一种八股文式的研究格式:第一节为引言,第二节介绍理论模型,第三节为研究,第四节为研究结论,最后可能是文章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可能研究。

  (2)计量文章的内容空洞,重数据处理而忽略结论分析,主次。计量分析重在对干扰因素的剖析,重在对现实与理论不一致的分析。然而,国内主流经济学刊物上所刊登的计量文章几乎通篇都是这样的数据处理文章,而最后的结论却非常简单,往往几句话给出所得结论就草草了事了;而对数据的分析却异常的简单,绝大多数文章甚至根本就没有机理的分析。

  (3)重视软件的数据计算估计,而忽略了研究之前基础的认真研究确认。当前从事计量研究的人,往往在没有想好可以被事实的之前,就直接开始到对变量作相关性分析,并以此给出相关或不相关的结论。正因为数据处理时缺乏一个逻辑严密的基础,因而我们必然无法说明出现特定结果的原因,无法全面剖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逻辑关系以及作用机理,从而必然无法得到具有力的理论。并且在计量检验中,当前很多人不去反思种种计量检验中所存在的缺陷,从而不会去甄别各种计量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相反,他们往往非常随意地选择一些数据作计量分析,或者不断变化地使用检验方法直到得出自己需要的那种结果为止。事实上,在软件上把数据调来调去往往是举手之劳,得出来的是什么就说自己的是什么;正因为当前学术界热衷于这种软件文章,因而这类文章所给出的结论往往是千奇百态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数量经济学的研究不仅缺乏应用的创新,并且功利主义倾向严重,致使我们的研究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并且重视数据处理而忽视我们本应该进行的问题研究和结论分析。

  (1)“术业有专攻”。数量经济学的发展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工具,随着各个学科的纵深发展,数量经济学需要更多的专门人才进行该学科的方和应用的研究,而这种专业性的研究,我想单靠经济学人是无法很好地完成的。

  (2)实际需求的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研究的量化需求会越来越多,在高需求的刺激下,更高级数量经济学技术的研究也将成为必然,这都将促使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向这一学科和领域。但是我们不得不说的是:数量经济学的发展不仅要与时俱进,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还需要付出艰苦辛勤的努力。在当前,我们应当总结经验教训,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方法的同时,通过数量关系的研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经济科学做贡献。

  虽然经济学中的数量方法研究起源于发达国家,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却是1979年由我们首先命名的。那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新的经济理论提出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消化和吸收经济学理论,运用数学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研究经济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成为数量经济学的主要内涵。

  30 年来,在经济学各分支学科中,数量经济学是发展很快、运用很广、对社会贡献很大的一门学科。在理论研究方面,数量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理论等研究为我国的经济学研究打下了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应用研究方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测算方法与模型等为我国制定经济发展规划、预测经济走势及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我国科学决策、决策的重要依据。

  数量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项巨大进步,这一学科将经济学理论、经济分析的数理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统一起来,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方体系。这一方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经济学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本身的发展也将促进经济学的进一步科学化和现代化。

  进入21 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经济决策科学化提出了大量新的研究课题,无论是统筹各种经济关系、转变发展方式,还是进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都需要进行定量的科学测算。没有定量决策,就没有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作为一个数量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先行者,希望全国的数量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和教学工作者,把完善中国数量经济学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作为的责任和义务,并作出更大的贡献。

  乌家培,国家信息中心名誉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年1月14日第011版

  

住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