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嘲笑贝斯手是中国新民俗

※发布时间:2021-8-13 3:06:3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季建业的情人周冰引发讨论的原因却跟体育八竿子打不着——这位运动员身前贴着她大大的名字——“Bass”。很多网友纷纷评论转发:“Bass(贝斯)上电视了”“Bass终于站起来了”“Bass手跑得真快啊”……

  他们口中的Bass(贝斯)并不是人名,而是指一种现代低音弦乐器以及它的演奏者。·刘能(不是)正在演奏贝斯

  这种跨度极大的无厘头式联动,正是近年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的娱乐形式——贝斯笑话。你也许不会弹贝斯,不知道贝斯会发出何种声音,甚至不太清楚贝斯长什么样,但这都不影响你加入讲贝斯笑话的互联网热潮。

  嘲笑贝斯手,甚至已经成为当下中文网络的新民俗。Bass,英文的词根含义是男低音,后来泛指低声部和低音乐器。·国内著名男低音歌唱家赵鹏老师,被称为“人肉Bass”

  到了中文网络语境下,Bass(贝斯)多数是现代电声乐队中Bass Guitar(低音吉他)和Bass Guitar Player(低音吉他演奏者)的简称。

  电声贝斯的外形与吉他相似,不同的是现代电声贝斯多数以4弦示人,5-7弦贝斯也较为常用,而吉他往往是6弦。·基努·里维斯正在演奏的是4弦贝斯·X博士编辑部的一把5弦贝斯,比4弦多了一根“Low B”(物理)

  当然,贝斯弦数的上限就像贝斯笑线弦贝斯这种极端情况也是存在的。·该外国博主疑似有立场问题,我们在此只探讨这件乐器

  由于贝斯需要更为宽阔的音域,所以相较于大众比较熟悉的吉他等,贝斯琴身更长、琴弦更粗,自然也就更重,网上贝斯手演出耍帅的视频里,他们的腰子和面子经常一起摔得稀碎。·来自B站UP主@YouTube 精选集

  贝斯这件事说起来好像并不复杂,但是贝斯笑话,在中文网络里已经进化得精深,充满了国人独有的语言艺术和喜剧智慧。

  人们认为被听到并且悦耳该是一个乐器最基本的,但是贝斯主营低音的属性,对普通听众的耳力和播放设备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知名音乐人李荣浩如是说

  贝斯负担着一首音乐最基础的和声进行和律动变化,这就意味着贝斯的主要作用是稳固而非花哨,这也对普通听众的音乐鉴赏能力形成了屏障。·再华丽的摩天大楼也不会把地基刷成马卡龙色

  所以,有很多网友表示,贝斯就是听不到,偶尔听到了,他们将其音色描述为“一种连续均匀的屁”。贝斯笑话的典中典就是周星驰电影里的无用功,贝斯手越努力认真,喜剧效果就越好。比如乐队演出贝斯全程没插线、演出中途贝斯手出去接电话等,但全场无一人察觉。当贝斯手气抖冷发出噪音的时候,会被网友一句“无声派对”和“静音模式”怼得瞬间破防。第二种:贝斯笑话围绕着“重要不重要?”

  比如,贝斯手在乐队中的弟位。比如,贝斯手是全乐队的背锅侠,谁弹错了只要转头怒视贝斯手即可成功。·贝斯手被设定100%空手接黑锅

  贝斯手被认为处于乐队性吸引力链条的底端,玩音乐有助于谈恋爱,弹贝斯的除外。更夸张的,乐队以为有陌生人蹭酒,核对演出照片后发现是自己乐队的贝斯手。甚至偶尔会有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飞机故障需要推个人下去,大家才发现贝斯手根本没来。第三种:贝斯笑话讨论的已经是“存在与”的问题了,“听不到”和“不重要”直接上升到了对贝斯存在意义的质疑和贝斯手身份性的消解。

  乐队里的贝斯手,往往被调侃为抓阄来的,或者由吉他弹得最差的人担任。甚至是只要有根手指能动即可。要么直接诓一个人来乐队弹贝斯。基于贝斯手在网络语境中的尴尬形象,大家还在贝斯笑话里赋予了贝斯手一些特殊艺能。

  比如说轮到贝斯手solo的时候,他show了一段街舞。刷流量的水军主动联系Bass演奏类UP主,将其作品投放至舞蹈区。又有人说贝斯手都会rap,前阵子三星堆发布的摇滚盲盒手办里都把贝斯手设定成了“rapper担当”,给这条江湖传言来了一记国宝认证。可以说,贝斯已经穿透国人音乐教育的桎梏和音乐审美的壁垒,成为一种的亚文化符号。

  但我们好奇的是,贝斯作为一种舶来乐器,随它一起来的摇滚乐、爵士乐、放克音乐等等诸多文化这么多年费尽力气也没完成本土化普及,为什么偏偏贝斯笑话就能够破窗出圈?如果说中文互联网上对贝斯的探讨是一种音乐布道,那在1991年Beyond乐队“生命接触演唱会”上,黄家强在《冷雨夜》里的贝斯solo就是摩西分开了红海。·来自B站UP主@G_Callen

  已故的张炬老师,可能是彼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贝斯手,虽然他成为贝斯手的经历现在看来也有点黑色幽默,可当时这顶多算是乐队小圈子里无伤大雅的私密玩笑。·超载乐队主唱高旗在采访中回忆张炬

  2009年,摩登天空第一届草莓音乐节在举办。2010年,第十二届迷笛音乐节已成气候,先后在和镇江办了两场大规模演出。2011年,著名民谣组织“麻油叶”在成立,《南山南》和《董小姐》等歌曲开始出现在、网络和电视选秀节目里。·左立在《快乐男声》选秀比赛里翻唱了《董小姐》

  以上述事件为标志,音乐的概念开始广泛流传。摇滚乐、民谣等相对小众的音乐作品和相关音乐人、乐队的度增加,Live house等线下演出单位扎堆冒头。

  因为贝斯更多的是一种律动乐器,所以贝斯存在感明显的音乐类型,多数都会跟动感、甩头、蹦跳、舞会、party等现实场景联系在一起,比如摇滚、金属、爵士乐、放克和迪斯科。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中是没有低音乐器的,且缺乏复杂多变的律动。以来,我们更多聆听的也是伤心情歌和抒情芭乐,这类流行音乐里贝斯往往存在感低微。·比如你大概率意识不到邓丽君的歌里有贝斯

  所以,当他们开始在现场切实感受到了贝斯,并自发在更为丰富的音乐类型里寻找贝斯的踪迹时,前后的感官反差就产生了包袱儿。

  以《乐队的夏天》等为代表的综艺节目,把音乐、摇滚和贝斯手打包放到了聚光灯下,贝斯笑话作为可以拉高综艺感的猎奇元素,被投入到互联网年轻群体中,引发病毒式扩散。·图源:《乐队的夏天》

  当贝斯笑话空前泛滥之后,就产生了一种奇观:眼下的贝斯笑话已经不只是笑话了,它被年轻人完全成了互联网抽象文化,贝斯手的网络形象被抽象成了音乐领域的孙笑川。

  比如,在网上你能看到贝斯出现在土味先锋“摇摆羊”的手里。·“这不是贝斯手么,几天不见怎么这么拉了?”

  比如,贝斯成为一种荒诞现实主义搞笑里的巧合元素。又比如抽象为一串emoji,这也是加入互联网抽象圣经的必经之。甚至成为一种流量密码,有些营销方经常故意混淆吉他和贝斯来收割讨论热度。至此,贝斯与贝斯手已经坍缩为一种网络工具和抽象符号,严肃与客观意义被彻底消解。

  贝斯笑话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但是抽象贝斯手绝对是中国特色。·国外的贝斯笑话普遍简单无脑,无论复杂程度还是讨论热度都无法跟国内相比·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 他们的贝斯笑话就是上去邦邦两拳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去参加过一个线下的“黑贝斯”乐手分享会,大家在线上摩拳擦掌,可到现实里真一碰头,发现好像也没啥可黑的。因为,之所以叫抽象贝斯手,意思是网上贝斯笑话里的贝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是完全割裂的。

  在网上看多了贝斯笑话,你以为大家都是贝斯手的爸爸,但其实在国内真正组乐队时,稀缺的优质贝斯手才是真正的爸爸。国内很多职业乐手长期被网络裹挟偶尔也会自嘲,但业内人士被再多的贝斯笑话曲解,也是微微一笑绝对不抽。·广州JZ Club舞台上坐在C位追光里的职业贝斯手

  贝斯笑话最终沦为抽象文化的根本原因,无非是很多年轻人把它当作了一个低成本彰显独特品味的方式。

  人们兴高采烈地造梗玩梗,互联网内外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可是网上正经的贝斯教学和专业视频播放量依旧尴尬。

  嘲笑贝斯手,或许是中文网络的新兴民俗,但这场围绕贝斯展开的互联网狂欢,早已经跟贝斯手和贝斯文化本身没什么关系了。在1996年的老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和珅曾西洋乐团中的贝斯手,这可能是最古早味的中文贝斯笑话。·Double Bass(低音提琴)是现代电声贝斯的前身

  

住宅景观